临湖社区:一名医务“老兵”的26个日夜守护
来源: 2020-02-20 12:12:47 责编: 陈亮

安徽日报客户端logo

0406d9c0-c401-4e21-ad32-a0193e3445dc

“今天是几号?星期几?”“不知道。”“我好像十几天没有回家了。”是啊……记不得连续工作多少天了,自大年初一至今,合肥经开区临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海峰,每天一早就和他的医疗应急小分队投入到企业、小区一线的忙碌中,周而复始,用坚守铸就着疫情防控最坚实的“防线”。

“一个都不能落下”

“有一家四口从昆山回来,有密切接触史,需要上门。”2月4日晚上10点多,在接到疾控中心电话后,李海峰立即和队友们驱车赶往该户所在小区,通过检测,发现该户黄某体温异常,温度达38.2度。

在将发热人员送到定点医院检查,并将家庭成员送到指定地点接受医学隔离观察后,已经夜里1点多了。“基本上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1点多。”李海峰说,自疫情发生以来,他的同事们早就开启了“白加黑模式”,始终在紧张地与疫情争分夺秒。

从1月26号开始,李海峰所在的临湖社区卫生服中心成立了4支应急医疗小分队,负责起人员健康登记、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转运等疫情防控工作。“社区排查后,交由我们随访,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就及时进行处置并反馈。”李海峰介绍到,每天上下午他们都要分别上门进行两次体温测量,14天隔离期满后,由疾控部门解除隔离并出具相关证明后他们才算完成任务。

临湖社区所辖的16个生活小区辐射约10万人口,疫情期间,社区内有近百个居家隔离家庭及密切接触者,李海峰和同事们每天都要挨户上门去进行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心理辅导、居住地消杀等工作......往往从早上7点要跑到晚上十点多,每天不知道要爬多少楼、走多少路。除了身体上的疲惫,也会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有些观察对象不希望我们天天上门,怕邻居在背后议论自己......”李海峰说,遇到这种情况,他就和队员们苦口婆心地解释、做思想工作,直到对方理解为止。“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做好观察对象每天的医学监测工作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一个都不能漏。”

“一刻都不能松懈”

“企业员工大部分从外地赶回来,大都缺乏基本的疫情防控常识。”2月10日起,辖区企业陆续复工,如何更有效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成为了摆在李海峰面前的一大难题。李海峰说,作为一名医疗战线上的“老兵”,工作24年来,这是他最忙的时期。不仅是他,临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医务人员也都进入了“超长待机模式”。“虽然随着企业复工人员的增加让工作压力更加大了,但是作为基层一线的守门人,把好防控关极为重要,一刻都不能松懈。”

落实企业员工体温测量、健康信息填报、场所卫生消毒、疫情防控培训.......随着号令打响,李海峰和他的应急小分队又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对企业健康生产的“把脉问诊”中。

2月16日晚上10点多,还在办公室加班整理信息的李海峰接到企业信息,称有从外地返回的企业员工有发热迹象,“情况紧急,一定要尽快前往协调处理!”李海峰立即开车火速赶到企业,对该员工进行反复劝导,动之以情安抚他的烦躁情绪.......直到将其送到定点医院检查并协调到安全的隔离住处后,才松了口气。

“说不紧张是假的,每天和那么多密切接触者接触,心里也担心,但是使命在肩,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这个时候我必须要冲在前面。”自设置企业返岗人员临时安置点以来,李海峰每次都会主动揽下医学观察的任务,穿梭在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之间,而他给同事们的理由就是:我干了这么多天,有经验了。

2月19日,是李海峰和他的应急小分队第26个“工作日”,他们依然在岗位上忙碌着,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愈战愈勇。(范仁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