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根据合肥市委“1+8”文件要求,积极深化“党建引领 多方参与”社区治理模式,结合蜀山区启动“群众出卷 我们答卷”实践活动和蜀山区党建领航小区治理“五好”建设要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在小区设立“社区书记工作室”,搭平台、拉队伍构建小区治理的“四梁八柱”,将资源整合,把服务引入“围墙内”。通过定期走访、书记接待日、书记信箱等方式,让社区书记真正面对群众,为群众答疑解忧纾困,也向基层延伸了党建“触角”。党委书记李志朋说:“我把工作室搬进小区,哪里居民有需要,我就到哪个小区办公,我们多跑腿,群众办事少走路。”以群众心声为行动导向,切实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回迁小区绿化缺失,协商补种
回迁小区绿化提升,协商补种!小区居民有文化活动需求,尽力安排!据李志朋介绍,翠庭园小区属于回迁小区,2004年居民陆续入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内的部分路面出现破损、车位不足、路灯和监控损坏等问题随之而来。2017年2月,小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当初以道路优先、停车位优先、绿化优先三原则让小区焕然一新。三年过去了,小区内又有了新的问题,“这一段时间我们在小区走访,不少居民提出意见。”李志朋介绍说,意见主要集中在小区绿化问题,“部分乔木长势不佳,有些树木需要修剪,部分色块灌木缺失断档、还有黄土裸露等问题。最主要的是,居民觉得小区绿化以绿植为主,缺少花香与颜色。”
百姓提出问题,社区党委解答问题。在书记工作室,我们立即召开小区议事会,集结小区党支部、物业、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共同协商,哪块区域要补植、补植什么,会上进行讨论。补绿行动开始,“我们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最终选择了樱花、蔷薇、月季、花石榴、桂花、栀子花、夏鹃等花香颜色都非常适合的植物,达到增色添香的目的”李志朋介绍道。
7月1日,笔者走在翠庭园小区里看到,一排排花树已经种好,围墙上的立体花卉也即将种植,道路宽阔干净,晾衣场有序整洁,各种绿植错落有致,走进翠庭园小区,令人眼前一亮。“等到明年春天,樱花、月季、杜鹃、茶花都会依次开放,到时候小区也会变成花园。”居民陈阿姨家门前就有一排樱花与茶花,她满心期待明年春天的到来。
“书记工作室”全面推进,服务居民
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以小区为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翠庭园社区党委从去年初就在九重锦园小区创新试点了“书记工作室”机制。一年多来,书记工作室成为了李志朋另一个工作地点,在这里,为群众答疑解忧纾困,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居民自治,“书记工作室”不仅让社区书记真正走进群众,也向基层延伸了党建“触角”,成为了联系居民的“前沿阵地”、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和协商共治的“最后一站”。
今年结合蜀山区开展的“群众出卷 我们答卷”实践活动以及党建领航小区治理“五好”建设要求,翠庭园社区党委在其他四个小区也将建设“书记工作室”,设置睦邻中心,为居民活动提供阵地,将党建引领作用夯实在社区、延伸到小区。
走访中,了解到不少老人有文化活动需求,翠庭园社区党委立即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业委会、老年队伍负责人等,同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成立小区老年协会。我们以小区为基础,开展各类老年课堂,比如现在摄影公益课堂已经在九重锦园小区开课,招收了30名摄影爱好者。这个课堂不光是九重锦园老人可以报名,同时也接受部分年轻人参加,协助老师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条件成熟后,我们将在每个小区开设一个老年课堂,到时各个小区都有老年学校的教学点,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到自己感兴趣的教学点去上课。李志朋说,社区目前正在整合小区服务用房,下一步各类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课程都会开设,“舞蹈、书法、音乐都有涉及,每一个课程都会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让他们真正的老有所乐”。
近年来,笔架山街道构建“两题、两议、两事”的居民协商机制。形成“请你来协商”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参与到小区的治理当中来。“请”有机制、“你“有范围、“来”有场所“协”有重点、“商”有成效的工作目标。“请”有机制,即建立“有请必来”的机制,营造不请自来的氛围;“你”有范围,即确定协商主体和协商范围,增强“非你莫属”的主体责任感和参与成就感;“来”有场所,即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切实解决在哪协商的问题;“协”有重点就是达到“求同存异”的目标要求,提升协商针对性和精准性;“商”有成效,即坚持“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目标定位,凝聚最大共识度,找到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推动力”。(杨孟 孙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