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宇森,是安徽农业大学一名大一的学生,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次能够参加暑期挂职锻炼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在琥珀街道飞虹社区工作的这段时间中,我有很多收获,很多感触。在社区的日常工作中,我见识到很多平常无法接触到的人和事,让还在象牙塔的我第一次认识到这才是真实的社会,有更加丰富鲜明的喜怒哀乐。我很庆幸在这个暑假能有这么一段经历,能让我有所成长。
刚进飞虹社区的时候,我感觉我是一个多余的人,并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去做,之后我才意识到,这种心态是不合格的,我需要转变角色,化被动为主动。社区工作者并不是去等待群众去汇报问题,而是去主动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幸好,社区的叔叔阿姨们及时帮助我指导我,尽管有时我也帮不上什么大忙,但他们总会带上我一起。和蔼地告诉我怎么去做和为什么要去做。我在旁边默默地观察,去看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居民和经营者交流。
社区的工作量很大,很多政策最后都是由基层来落实,比如市容卫生、医疗养老、扶贫慰问等等。很多繁琐的工作日复一日去做,去和商家沟通不要乱贴广告,去和居民沟通遛宠物要拴绳子。每天要检查菜市场的卫生,居民楼的安全与否。我很难像社区的叔叔阿姨那样面面俱到。在8月1日我们还去慰问了退伍老兵,看见他们朴实的笑容,我感觉这样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是应该受人尊重的。
我在挂职锻炼中感悟最多的就是与人交谈的技术。我们社区的工作者中有一些是退伍军人,也都是一群光荣的党员,他们在平时聊天说笑的时候总流露出一份当兵的洒脱随性。但一到和群众们沟通时,他们的语气总能转变为温和、耐心。很多气冲冲闯进社区的居民,在他们三两句话安抚下就能平静下来。我从中学到的最重要一个要点就是融入人民群众,基层工作者从来不是一个独立于群众的群体。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交谈更像是邻里间的聊天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和指责。对于居民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总能理解和共情。正是他们的耐心和善良让居民们愿意配合社区的工作。卖杂货的阿姨会拿出板凳让我们休息,店家老板会借给我们工具使用。我感受到了人与人的隔阂是能通过沟通和交流解决的。我们每个人并不是一个孤岛。
工作越到后来,我越想为他们多做一些事去减轻他们的负担。我的专业知识大半在计算机上,我希望在以后学习间隙中有机会能再去社区挂职锻炼,这份工作深深地增加了我的社会责任感。今后,我也会勤奋学习,努力成长为能够为人民服务的人。(卫宇森 口述 冷梅 陈三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