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街道同心共建和谐社区
来源: 闫大平 孙雨静 2020-09-07 16:01:36 责编: 大虫

社区融文头

​中国承载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人与人的交往是建立在情感交流之上、相互熟悉之上、彼此沟通之上。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市新居民呈现出多地域、多元化的状况,邻里之间成为最近的陌生人,乘坐一个电梯不知道对方姓什么?做什么?住在隔壁不知道对方是哪里人?在哪里工作?更有甚者,彼此见面连一声“你好”的问候也不愿意张口。这样的邻里关系怎么会参与社区治理?怎样会提升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如何打破城市居民彼此之间这种尴尬的通病,将陌生社区变成熟人社区?

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通过把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功效;设立社区书记工作室,把工作地点设在小区,把服务重心移进小区,让小区居民少跑路、跑近路,及时反映所需,及时办理所求,及时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畅通渠道,齐参与。政府出政策,社区搭平台,通过党建引领,融合社会各方资源、小区各方力量,把驻地共建单位的自身资源引流进小区日常治理之中,将社区流动党员、退休党员分组分类成立社区志愿者参与小区自治;将社区工作站党员、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实行交叉任职,实现业委会党员任职比例达50%以上,将各方力量揉进社区治理队伍中,让其成为小区治理的管理员、做好居民的服务员;挖掘小区居民资源,根据不同群体、不同专业特长组建服务小区居民的各类志愿者团队,形成小区自治的有生力量,打通小区居民彼此交流、沟通的一条渠道,让小区内最近的陌生人变成彼此能沟通、可交流、互走动、均相识的一家人,达到小区是我家,共建共治共享靠大家的齐参与的理念。

96c3fc68fc2018eb6530a31cf4720c8

关口前移,解民情。“枫桥经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最大限度地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把问题需求解决在基层。现在,国家的大政方针最终落地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在基层,国家的稳定在基层。地基不牢,地动山摇,把社区治理好,把百姓服务好,把民生根基筑牢好,这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在日常工作中让社区工作关口前移,切实把好问题的“源头关”、事故的“监测关”、矛盾的“管控关”、担当的“责任关”,做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确保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b99da136d8f18ccb08f647b3d108024

联调联动,化矛盾。随着社会改革日益深化,各种矛盾呈现出高发性、多样性、扩展性,作为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多进小区、多解民意、多查民情,对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要及时沟通、及时梳理、及时解决,避免“捂盖子”“撂挑子”,最后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混乱局面。对居民出现的问题要敢于面对、敢于担责,对百姓提出的合理需求要实施分类分流化解矛盾纠纷,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科学分流、有效对接的“三调”联动机制,确保其精确性和有效性,真正把老百姓的问题解决好,把老百姓的生活安顿好。

据悉,笔架山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围绕党建领航小区治理“五好”建设,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书记工作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实施方案》,通过书记工作室提档升级,持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贯彻,深学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和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区委扩大会议精神,切实强化对小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把老百姓的急事、难事、揪心事解决好服务好。街道首批规划建设的18个小区睦邻中心点已建成9个,“周末议事厅”“请你来协商”“政协委员进社区”等居民协商议事制度成效明显,山水名城、发能太阳海岸分别被列为市住宅小区“三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有效运作典型和“业委会规范化建设典型”进行重点培育。同时,街居成立了多支老年舞蹈队、老年秧歌队、老年合唱团,让小区内的老年人老有所乐,乐有所属;街居成立假期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心理咨询队、法律援助队积极参与小区活动、服务小区居民,实现以服务为平台,凝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格局。街道与合肥市蜀山区法院合力打造的诉调机制正在辖区内有效推进,实现法官介入指导、调解员在基层一线化解矛盾的基层治理新模式。(闫大平 孙雨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