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丁家桥镇:工艺传承 名师带徒
来源: 欧阳旭蓉 张紫珺 2020-11-04 16:13:21 责编: 何兰

170412817928

为深入贯彻“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和各类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展职工职业技能培养途径,县总工会指导丁家桥镇工会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开展“名师带徒”活动,鼓励技能高手带徒弟,传承技艺与工匠精神。

师徒双方本着自愿结对、德艺双修、共同提高的原则,签订《名师带徒协议书》。活动期间,师傅将通过传授技艺、考核鉴定、总结评价等方式,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徒弟,起到榜样和模范作用,根据徒弟的技能素质情况,结合岗位实际,制定培训计划,热心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与徒弟共同学习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支持徒弟参加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保证徒弟在协议期内达标。徒弟须忠实勤勉履行本职工作,勤于学习知识、刻苦钻研技艺,尊重师傅、服务安排,完成师傅交办的各项任务,虚心请教技能技术问题,认真钻研新技术、新工艺,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达到培训要求并通过考核。

image001

目前,丁家桥镇2位省级非遗传承人——宣城工匠、曹氏宣纸总经理曹建勤,后山剪刀传承人、泾工巧匠俞宋桃已与徒弟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名师带徒协议书”。

丁家桥镇是宣纸发源地。曹建勤生于宣纸世家,作为宣纸始祖曹大三先生的第二十七代后人,始终秉承匠心,将宣纸的发扬光大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他不仅自己开厂,致力于古法宣纸的恢复和发扬,还为宣纸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他积极支持本项活动,参与培养更多高技术人才。“之前在宣纸原料配比上总是把握不好量,只能自己琢磨,现在好了,师傅一点拨,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安徽曹氏宣纸有限公司学徒曹立十分激动。

被誉为“天下第一剪”的“后山剪刀”也出产于丁家桥镇。其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宋朝末年,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年产量可达二百多万把。如今,虽然曾经驰名中外的“后山剪刀厂”已不复存在,但厂里的老职工们却在自家开设家庭式小作坊,坚守着这门古老的传统制剪工艺。“后山剪刀”的制作,要经过锻坯、雕弯、镶钢、淬火、打磨等80多道工序,看似大开大合,实则粗中有细,过程中要求手艺人靠经验选钢、凭眼力熟火、以技艺锻造,千锤百炼才能使剪刀硬可断铁、软可剪棉。随着社会的进步,流水线制造出的各式精美剪刀逐渐占领市场,传统手工剪刀的需求量急剧下降,这项又脏又累的传统技艺更是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后山剪刀”的传承之路荆棘密布。好在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后山村各类项目投入建设,“后山剪刀”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此次“名师带徒”活动,也是为传统手工剪刀制作技艺传承之路注入新血的契机。

工匠的培育与打造绝非一时,而是一个系统且漫长的过程。此次“名师带徒”活动正是从培训技术工人、培育高技能人才做起,通过开展定期目标化培养,以达到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培养新时代工匠的目标。工匠精神贵在传承,为鼓励带徒活动,县总工会将从2021年开始5年内,每年对优秀的师傅进行表彰,通过综合运用物质、荣誉、培训、宣传等手段,切实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欧阳旭蓉 张紫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