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汀溪乡:秸秆利用成就富民小绝招
来源: 李池 崩文才 2020-11-10 16:30:23 责编: 陈亮

102739817960

​9月,泾县汀溪乡秋收接近尾声。近年来,汀溪乡党委、政府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四化”)利用,一边推进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一边发展工业化、饲料化等秸秆利用新业态,肥了土地,富了百姓。

技术指导,秸秆还田

种地不用收秸秆——放在几年前,在汀溪乡许多农户的眼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随着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推广,这一“天方夜谭”渐渐变成了现实。

“按以前的评价标准,秋收时候,看谁家能干又勤快,就看看他家地里秸秆干不干净。但这几年,‘秸秆还田’越来越流行。”泾县汀溪乡漕溪村陈国亮说。

农民们所说的秸秆还田,指的就是保护性耕作。秋天不收秸秆,收割机在收割时直接将秸秆粉碎撒在地里,给忙活一年的土地壮壮肥,等来年播种时直接在铺满秸秆的地里播种。

“然而,对于秸秆的粉碎也是有技术要求的,稻田稻子收割留茬不能超过15公分,古时候精耕细作是为了提高产量,如今在土地上干‘绣花活’,是为了更好保护好我们汀溪乡的每一块土地。秸秆还田后提高了土壤保墒能力,相当于一场30毫米的降雨,提高了出苗率。”汀溪乡农技站站长崩文才跟收割机的师傅耐心地说。

加强技术服务指导,看好乡域内每一寸耕地成为乡农技站每一位工作人员职责。从“推着走”到“自己走”,从免费作业“没人理”到技术服务“排着队”,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青睐秸秆还田。近年来,通过乡技术人员指导秸秆还田利用,帮助乡17名贫困户实现农田有效管理养护,现实农业生产和农业附加值利用的增收。

2020年,全乡保护性耕作面积1.4万亩,保护性耕作能让秸秆腐烂在地里,增加土壤有机质,既保护了土地,又能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秸秆喂牛,过腹还田

秋粮的丰收喜的不止是当地农民,自然还有郭冲村的王泽伙,自家的二十几头黄牛也迎来了丰收的“口粮”。

入秋以来,王泽伙忙着给自己养殖的黄牛“贴秋膘”,随着天气变冷,依靠放牧为黄牛提供草料就越发的困难,秋收后的水稻、玉米秸秆成为养殖黄牛重要饲料。

除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也在汀溪乡流行起来。汀溪乡养牛大户王泽伙收购水稻、玉米秸秆,用于养牛。“村民冯宗明每吨水稻秸秆卖1100元,相当于种水稻每亩地多收入480元”如今,王泽伙养牛22头,每年消费秸秆20多吨,而产生的牛粪让村民免费做肥料使用。

“把秸秆卖了,既增加了俺的收入,还能用免费牛粪壮壮田地,自家的地也肥了,真是一举两得。”养牛大户王泽伙笑着说。

据了解,秸秆饲料化利用指通过利用青贮、微贮、揉搓丝化、压块等处理方式,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并将牛、马、羊等大牲畜的粪便还田,即过腹还田。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对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等作用显著,具有简单易行、省工省时,便于长期保存,全年均衡供应饲喂等特点,既解决了冬季牲畜饲料缺乏等问题,又节省了饲料粮。

秸秆利用,成就宣纸

水稻秸秆作为宣纸的重要原材料,经过浸泡、蒸煮、晾晒等多道工序化身为潦草,秸秆工业化加工的一条重要利用途径,秋收忙活的不仅有田间地头的农民,还有潦草加工厂的工人们。

走进泾县汀溪乡上漕村,胡贞良和胡金苟秸秆加工厂,工人们正挑着刚蒸好的秸秆到远处山坡潦草晾晒场进行晾晒,这是秸秆利用过程中与阳光长时间接触实现质变的关键一步,已经晾晒好秸秆将送到宣纸加工厂最终蜕变为宣纸。

“今年通过我们厂加工秸秆10万斤,产值21万元。以往农民嫌弃的秸秆却是我们致富路子!”秸秆加工大户胡金苟笑道。

2020年汀溪乡秸秆可收集量1613吨,肥料化利用630吨,工业原料化利用770吨,饲料化利用50吨,能源化利用30吨,总利用量达1480吨,综合利用率达94.54%,真正实现“小麻烦”成就了“大收益”。(李池 崩文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