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县黄圩镇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严格执行“五带五同步”工作制度,坚持关工委工作基本原则、方针和方法,坚持“为党旗增辉、经济发展助力、社会进步添彩”的工作理念,发挥关工委和“五老”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双创”活动及各项工作。
擦亮“党建带关建”政治底色
坚持“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是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政治组织保障;“五带五同步”是激励党组织带动关工委做好关工工作的制度保障。
黄圩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关工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内容、纳入乡风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相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党委书记将关工工作与党建、脱贫攻坚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表彰,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分管领导到位、组织协调到位、关心支持到位,为关工工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汇聚“党建带关建”磅礴力量
近年来,黄圩镇的关工工作以基层关工委创“五好”“五老”创先进为总抓手,融入大党建格局,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双创”工作快步前进。激发了后进向先进看齐的工作激情。据统计,该镇参与疫情防控的关工委17个,“五老”乡贤188人;其中老党员51人、 老村干34人、 老教师16人、老战士14人、老模范1人、乡贤72人,乡贤中返乡务工及大学生17人。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大“五老”乡贤不忘初心,奉献余热, 积极参与教育脱贫、科技脱贫、关爱扶贫和社会扶贫等活动。今年以来,该镇有217 名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老战士、老土专家等“五老”乡贤,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有参与贫困帮扶的“五老”乡贤41人,帮扶贫困户82户、贫困青少年120人,已脱贫78户、116人。参与关爱、帮扶贫困留守儿童的“五老”乡贤123人,结对帮扶留守儿童129人。参与“扶贫日”等募捐活动的“五老”乡贤累计达132人次,共捐献金额2万余元。
树立“党建带关建”先进典型
通过“党建带关建”融合考评的实施,树立“党建带关建”先进典型。既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对关工委工作重要性的意识,也激发了后进向先进看齐的意志,又促进了关工委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提升,涌现出一批关工工作者和“五老”乡贤,在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创建、基层社会治理、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等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都彰显了正能量。在年度表彰大会上,一部分关工委、关工工作者和“五老”乡贤荣登榜上。荣获基层党组织和关工委工作并举的先进集体村7个,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和先进关工工作者并存的先进个人28名,其中“五老”7人。2018年和2019年度,黄圩镇关工委连续两年荣获宿州市级“五好关工委”光荣称号。
彰显“党建带关建”潜力优势
黄圩镇关工委围绕“争创五面红旗、实施五牌联动、助推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就业、创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改善工作中,让“五老”同志成为乡村振兴的宣传员、监督员,充分彰显关工委在乡村振兴中的人力资源潜力优势。全面贯彻落实“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把关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表彰,是对基层关工委工作的检验、认可和评价,是促进关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序长足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激励基层党组织带动关工委做好关工工作全面提升的制度保障,也是为广大“五老”乡贤展现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乐于奉献,显示余光余热的保障平台。同时,开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活动,为开创先进带后进、促中间的新格局、引导和培育更多的“五好关工委”及先进“五老”个人、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镇基层关工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政治组织保障。(通讯员 余正彩 房绍运)(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