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棉、定型、检验、包装……日前,在泗县山头镇宋圩村一个颇有名气的“精美鑫毛绒玩具加工厂”里,已脱贫户张红侠正在悉心传授布娃娃的制作工艺。“以前家里穷日子难过,是党和政府帮我渡过了难关,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我要加把劲好好干,争取为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添把劲儿!”
张红侠是安徽泗县山头镇宋圩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包保干部的帮扶下,先后享受了危房改造、健康扶贫、低保扶贫、教育资助等一系列的扶贫好政策。张红侠却并不满足于政策带来的温饱生活,她利用带孩子的空闲时间,在村里扶贫工厂里干手工活、在废品收理厂当小时工、在中午和晚上给饭店端盘子...…她的帮扶人镇卫生院的刘杰苦笑着说:“每次来到她家走访,不提前预约是不容易见到的,因为你也不知道她在哪里、在干什么活。”
经过辛勤努力,张红侠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于2018年成功脱贫。也是这一年,刚刚脱贫的张红侠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参加了镇里举办的技能培训班,第一次接触到了布娃娃制作工艺,随即萌发了自己办一个玩具工厂的想法。她的想法得到了包保干部的大力支持,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贫困户张红侠的“扶贫工厂”很快成立。因为和收购公司签了承接合同,销路非常稳定,加上技术门槛低,劳动力密集等优势,张红侠的工厂规模逐步扩大,由原来的6名员工且只能加工半成品的小作坊,扩大到现在拥有40余名员工,年利润可达30余万元。“我准备今年再扩大规模,在周边几个村子建立几个加工厂,到时候又能招收很多人了。”张红侠笑着说道,只要肯干,幸福的生活刚刚起步。
“闲的时候村民就来厂里干活,一个月能拿一两千块钱呢。农活忙的时候一个月也能挣个七八百,并且接送孩子方便,还能照顾老人,咋能不受欢迎呢?”该镇宣传委员张从军介绍,张红侠的玩具加工厂,极大地带动了附近村庄的就业率。为了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村两委与张红侠经过协商,直接把原材料送到贫困户家中,让贫困户利用农闲时间加工生产,零活了群众的增收方式。
“贫困群众最缺的正是致富理念和就业岗位。很多贫困群众大都是因病、因学致贫,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才是实现脱贫的关键。”宋圩村党总支书记刘云告诉笔者,“唯有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如果每个贫困村都有三五个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村民们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
近年来,泗县立足实际,通过点燃群众创业激情,拓宽村民就业渠道,让“扶贫工厂”变身群众就业创业大舞台,通过送岗上门,帮助不少身在农村的“就业边缘人”变身产业工人,有效化解了贫困人口就业困难、企业招工难等诸多问题,走出了一条“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新路子。(通讯员 杨秋秋)(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