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泗县泗城镇大吴村“文明号”内,村民吴怀坤女儿出嫁,亲朋欢聚一堂,热闹非凡。
“在‘文明号’筹办女儿出嫁,又省钱,又时髦,又方便,我非常满意。以前还要到村里新风堂办,路远不方便。这下好了,‘文明号’开到家门口,村里志愿者还来帮忙,省心省事。”吴怀坤激动地说。
“文明号”开起来,就要发挥作用,如何聚人气,真正融入到本地风俗习俗中,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前行。泗县大吴村利用两台大巴车,在全县率先打造“文明号——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的新风堂’”,在车身及车厢内部,张贴“厉行节俭 反对浪费”、公勺公筷、移风易俗等宣传内容,让移风易俗新风尚走上路、下基层,真正来到普通群众的身边。
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泗县借“文明号”大力弘扬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杜绝大操大办,努力打造移风易俗“泗县样板”。
前不久,大吴村老党员彭德高嫁女儿,就在“文明号”内热热闹闹地办了一场。“亲戚朋友不用跑远路就能聚在一起,既热闹节俭又拉近了感情。看我在这里嫁女儿办酒席,亲戚邻居也说以后的红白喜事也要在这里办。”彭德高说。
“村民的眼睛都看着党员干部,党员干部怎么做,群众就会跟着做。”大吴村村村民吴兴超说。
村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于引领文明乡风,具有重要的标杆作用。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倡导全县党员干部及群众红白事随礼严格遵守1535标准,提倡“清新简约”的人际关系,提倡一礼一客,全县党员干部到自家亲戚随礼不超过100元,群众随礼50元,建议随礼不吃饭。倡导老百姓白事简办或者不办,办就按照六个菜300块钱一桌标准,喜事不超500块钱一桌的标准。群众办喜事,可申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安排文艺志愿服务队、草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免费参与演出,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宣传宣讲新思想。
党员干部争做榜样示范的引领者,让移风易俗的观念和行动在群众中遍地开花。既要推动村民增收“富口袋”,又要同步推进村民精神“富脑袋”。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服务群众,在充分尊重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组织发动全县187个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引领村民除陋习树新风。
为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走进老百姓家中,泗县精心打造“文明号”并在全县推广,流动开展“移风易俗、崇尚节俭”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文明号”为载体向群众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在全县努力营造勤俭节约、制止浪费、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移风易俗、和谐文明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文明号”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可,“文明号”开进了小村庄,“文明号”吹出了新风尚,节俭办事在泗县各地已蔚然成风。此举,减轻了村民的负担,村民得到了实惠,简约办事的社会风气成为时尚。(通讯员 叶奎)(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