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泗县聚力脱贫攻坚工作,瞄准“产业旺、生态美、乡村兴、村风正、百姓富”的靶心,持续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结合文章,全县镇村依托本地优势,通过打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乡村旅游业,倡树文明新风等一系列组合拳,不仅富了百姓的钱袋,更富了百姓的脑袋。
政策领路合力拔穷根。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深入实施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联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工业园区就业扶贫、资产资源收益扶贫“三大体系”,持续做好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村庄基本面貌“三基共进”,大力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的公益岗位、居家就业岗位,吸纳更多贫困劳动者就业。机制 。深入实施《泗县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方案》。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防范返贫致贫预警机制,组织贫困人口“回头看”,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现有的产业、就业及家庭收支状况,实施分类管理、分级防控。对有劳动能力的,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努力实现可持续脱贫;对易地扶贫搬迁户,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后续产业发展上来,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对无劳动能力的,强化兜底保障能力,提高保障标准,切实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及边缘户的御贫能力。
产业搭台聚力谋振兴。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大建设。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深入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建设。建设长三角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大基地”。 围绕南北两条产业示范带,大力实施“百果园、花世界、绿泗州”工程。以山芋、果蔬、花卉苗木、畜禽等产业为主导,持续推进大路口乡、丁湖镇等万亩特色山芋基地,草沟镇、屏山镇等万亩金丝绞瓜基地,丁湖镇、屏山镇等万亩薄壳山核桃基地,屏山镇、大庄镇等万亩花卉苗木基地,长沟镇、墩集镇等万亩优质高效果蔬基地,丁湖镇万亩水产养殖基地等现代农业基地建设。 推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大发展 。示范引导全县农户种植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较高的杂果或经济林,打造新型庭院经济。
文化唱戏奋力添动能。积极发展“旅游+农业”,统筹推进泗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国家公园、泗州戏之乡等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打造蟠龙山、大运河、石龙湖“三区一线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以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建好 16 个乡镇(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7 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倾力打造“最美泗州人”、“泗县好人”。深入开展“四倡四反”行动,大力宣传党员干部办理婚丧事宜“十严禁”,公民办理婚丧事宜“十提倡”。 积极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遴选精干力量,采取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形式,到基层一线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实现宣讲全覆盖,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举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奋斗有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主题宣讲活动和”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主题演讲比赛等,讲好泗县脱贫故事,宣传该县农业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通讯员 单珊 )(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