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痴心妻子照顾瘫痪丈夫十五年 不离不弃用爱撑起家
来源: 2020-12-16 12:17:16 责编: 安徽党媒云

170412817928

董丙桃,女,大杨乡曹安村小许庄人。自2005年来,董丙桃一直照顾着高位截瘫、常年卧床的丈夫曹绍亚。15年来,她用内心的坚守兑现着婚姻的承诺,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个当初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她含辛茹苦供未成年的女儿上大学,诠释着“母亲”二字的爱与担当;她用不离不弃、不言悔的坚守谱写了新时期爱的赞歌和篇章。image

在大杨乡曹安村,村里人说起董丙桃,无不怜惜和佩服,怜惜一个女人照顾瘫痪患者和抚养女儿的艰辛,也佩服她有情有义,十数年来对丈夫不离不弃、用瘦弱肩膀撑起整个家的坚强。

走进董丙桃家中,她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整洁干净。虽说有一个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的病人,但房间里没有一点异味。夫妻两正对着电视有说有笑,见笔者到来,董丙桃立即热情招呼。她带笔者来到丈夫曹绍亚床前,眼前的曹绍亚,头发乌黑,干净清爽。他身体不能动,脑子却很清楚,说话很流利,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位卧病在床15年的高位截瘫患者。“15年来,多亏我老婆的鼓励和悉心照料,不然哪有现在这样的我。”曹绍亚笑着说,眼角泛起了泪光。

幸福家庭突遭横祸 坚强扛起重担

2002年,来自灵璧的姑娘董丙桃在大杨乡曹安村安了一个家,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与曹绍亚喜结连理。婚后二人生活美满,女儿的到来,更为这个温馨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

然而平淡幸福的生活没有延续太长,2005年,曹绍亚不慎从家中楼上摔下,造成高位截瘫,只能终日以床为伴,为了给丈夫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家里一贫如洗。“当时我感觉整个天都要塌下来了,脑子里混混沌沌的,我才26岁,女儿才2岁,丈夫劝我走……”回忆起当时的状况,董丙桃哽咽着说道:“我们结婚后没有吵过架,感情一直很好,夫妻就是要共患难的,丈夫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孩子才2岁,还那么小,只要我有一口气在,我就不走。”就这样,董丙桃坚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患难显真情 演绎不放手的幸福

丈夫瘫痪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此,抚养孩子、伺候丈夫、赡养老人的重担全部落在董丙桃一个人身上,“含辛茹苦”和“艰难生活”真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是一朝一夕、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女儿上初中后,董丙桃带着丈夫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平时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做饭洗衣,她还在丈夫休息时挤出时间找些打扫卫生的零工、串珠子之类的手艺活,挣点零钱,省吃俭用,给丈夫治病、供孩子上学。

照顾瘫痪在床的病人是件很繁琐很艰难的事,董丙桃每天要为丈夫擦拭身子,换上干净的衣服,隔几小时就要给丈夫翻次身,每次大小便之后都及时清洗,平时做些腿部和胳膊的放松运动........春夏秋冬、寒来酷暑,只要对丈夫身体有好处,无论再累再麻烦,董丙桃都会坚持去做。曹绍亚说:“我瘫痪在床不能动,翻个身都要她帮忙,洗漱也要她照顾。把孩子从2岁拉扯成人……这么多年的辛苦坚持,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笑对生活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丈夫治病、自己吃药、孩子上学的费用像一块巨石一样整日压在董丙桃的心头。熬不住的时候,她背着丈夫偷偷地哭,哭完了她就会想,哭又能怎么样呢,日子还是要过。擦干眼泪,换上笑容,继续生活。

所幸,政府没有忘记她家。2014年董丙桃家被评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享受了光伏项目补助,残疾和残疾护理补贴,低保、小额信贷、雨露计划等政策。在党委政府和各项政策的扶持下,董丙桃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通过她的不懈努力,供女儿考上了阜阳师范学校,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于2020年底顺利脱贫。董丙桃说,她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因为有政府有党在后面默默给她支持和撑腰,如果没有这些贴心贴肺的扶持日子会艰难很多。她说她会继续守护这个家,继续和老公携手走下去,因为明天会更美好、更幸福。(通讯员 刘月亮)(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