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多,王仕才就早早地起床开启一天的忙碌生活:打扫卫生,准备草料,给“牛宝贝”喂食,要花掉大半天的时间。“我现在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养牛技术,成了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现在的生活别提多美了。”看着牛槽里的草料不断减少,牛儿吃得欢快,王仕才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51岁的王仕才是泗县草沟镇街西村人,家中共有3口人,家属杨小娟是智力三级残疾,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儿子,日子全靠王仕才一个人扛。生活很是贫困,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这个家庭就像蜗牛一样负荷满满,举步维艰。
在难以维系的关头,社会没有遗忘他们。2014年,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了王仕才家中的实际情况之后,决定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随后,政府为他家办理了低保、光伏补贴、家庭签约医生、代缴医疗保险、残疾人补贴等,尤其是受益于教育补贴政策,王仕才也不用再为儿子上学的费用发愁,生活压力大大减轻了。孩子有了着落,王仕才看到了曙光。
可仅靠农作物收入是不够家庭支出的,驻村工作队有意再帮扶他一把,继续多点发力促其增收。经他们“量身打造”,王仕才在自家养起了两头牛,搞起了养殖。开始技术欠缺,工作队则让产业指导经常上门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经验。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养牛数量也在增加。目前他家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1000元,稳定的收入给他家的脱贫注入了稳定剂,王仕才一家的生活逐渐好转。王仕才一个普通的农民,从一开始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耕作到能高标准搞养殖,从增收只能靠外出打临工到回村实现稳定就业,这都是借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驻村工作队的亲力亲为。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政府的持续帮扶,2017年王仕才一家顺利实现了脱贫。“感谢政府的帮扶,这几年政府给我们家的关注太多太多了,现在我自己也能赚钱养家了,虽然挣得不算多,但也是靠着我自己的双手挣来的,我已经很满足了,现在我们一家人生活的很幸福,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谈及未来,王仕才信心满满。(通讯员 贺微微 宁姚瑶)(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