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天色总是黑得很早,墙上的挂钟还没有指向六点,外面已是暮色四合,就着朦胧的暮色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个人影不断穿梭于猪圈加食物,动作十分娴熟。他就是泗县大庄镇新刘村村民刘贤义。
刘贤义现年59岁,其父亲患有脑梗塞,母亲患有心脏病,此病花费家里的全部积蓄,妻子因为承受不了压力离家出走了,从此,家庭重担更是全部落在了他肩上。
得知家中突发的变故,新刘村干部立即前往了解具体情况,通过群众评议、镇村审核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大庄医院院长王庆飞对其进行帮扶。王院长接到帮扶通知后,与村干部一起上户了解刘贤义的家庭情况,使他们感到棘手的是,刘贤义没有脱贫信心,更没有致富意识,这让入户的干部们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激发内生动力,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
为此,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多次上门,跟老刘耐心交流,鼓励他积极奋斗。同时,组织老刘参加村里的已脱贫户座谈会,听听其他人的奋斗历程,借鉴脱贫经验。慢慢地,老刘走出了阴影,重拾信心,对着帮扶干部斩钉截铁地说:“别人可以,我也可以。”
2016年,刘贤义积极参与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工作,每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获得大庄镇“十佳保洁员”称号。同时,在扶贫小额贷款的政策支持下,刘贤义发展起了自主养殖,在村里承包了20亩地,建起了养殖基地,养猪90多头,每年纯收入近十万。“现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刘贤义笑着说。久违的笑容出现在这个50多岁男人脸上,是他对新生活的憧憬,是寒冷冬天里的一道风景线。刘贤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也成为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学习榜样。(通讯员 时巧妹)(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