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身经百战,获赠黄铜餐具见证中朝友谊
来源: 黄丽 2020-12-30 10:35:27 责编: 大虫

社区融文头

我们知道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也知道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直到1958年志愿军才全部撤回中国。而家住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今年92岁的陈加友老人,不仅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而且于1957年7月还调到志愿军开城代表团担任军医工作。在他离开时,朝鲜人民送给他一套珍贵的黄铜餐具。

战斗中九死一生

虽然已是92岁高龄了,但陈加友老人除了听力有点下降外,记忆和思维非常敏捷,说起往事如数家珍。

据陈老介绍,他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泗洪县一个贫困家庭。他的家乡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从他记事时开始就活跃着抗日游击队。因为耳濡目染,1944年7月,16岁的陈加友也加入了新四军四师彭雪枫的部队。到部队后,因为年纪不大,陈加友先是当了一名通讯兵。但仅仅几个月后的1945年3月,陈加友又成为一名卫生员,分配在新四军四师77团6连。

作为部队的卫生员,虽然不像战士们一样冲锋陷阵,在人们印象中是比较“安全”的,但其实危险一点不比战士们小,有时甚至比他们更大。“那时候正是抗日战争的尾声,后来又进行了解放战争,战事吃紧,战斗非常多。而身为卫生员的我们,需要随时随地地去抢救伤员。无论环境多么复杂与危险,我们总是冲在第一线上抢救伤员。而一般战斗越激烈伤员会越多。”陈老告诉我们,一般一个连需要配备两个卫生员。但当时战争激烈,卫生员因为冒险抢救伤员,伤亡也不小,所以他身边的战友时常更换。而他自己也是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张山战斗中,陈加友所在的部队要经过一条公路,而当时敌人已经用三部机枪封锁了公路,要想经过这条公路,必须瞅准机会非常迅速地穿过,稍微慢一点就会牺牲。“我当时非常快地穿过公路,立即埋伏了下来。但几乎就在我穿过公路的同时,敌人的子弹就打过来了,现在想想,如果慢一两步可能就牺牲了。”陈老说,因为过公路后埋伏用力过猛,他的手当时就擦破了皮,流了不少血。

还有一次是在1947年的解放战争中,陈加友所在的华野九纵队77团需要过一条交通沟。但当时陈加友在之前的一次战斗中踝关节被打伤了,行动很不方便。部队先是考虑把他留下来寄养在当地的老百姓家里。但陈加友不愿留下,想跟随部队一起出发。教导员见陈加友态度坚决,就找来一匹驮枪炮的骡子,给腿部负伤的陈加友当坐骑赶路。因为交通沟高度一般只容得下成年人弯腰行走,才能遮挡住敌人的视线,不易被发现。而坐在骡子上的陈加友因为高出一大截,一下子暴露在交通沟之外。据陈老回忆说,行走的一个多小时中,他只感觉到自己身边全是子弹嗖嗖的声音,“在那样惊险的情况下还没有牺牲,真的是非常幸运!”

同样是1947年,陈加友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了,因为要躲避敌人的围捕,只能住在洪泽湖的船上养伤,好在当时的洪泽湖生长着茂盛的芦苇,便于隐蔽。那时候岸上被敌人封锁,几乎所有东西都被禁止流通到洪泽湖上。在食物紧缺的情况下,老百姓偷偷运来油条和馓子,因为粮票不管用,陈加友就用钢洋和百姓换食物。

说起这些钢洋,还大有来头呢,它是一次战斗中陈加友的“战利品”。这些钢洋不仅在陈加友被困在洪泽湖上时用来换粮食活了下来,而且还直接救了陈加友一次。原来,因为战斗中这些钢洋不好放,陈加友就把它们串在一起挂在身上,而在一场战斗中,他身上中了一枪,幸运的是,这一枪的子弹正好打在了胸前的钢洋上,被挡了出去……这像小说中才有的情形却真实发生在了陈加友的身上。

参加剿匪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加友成为华东警备旅41团的军医,1950年陈加友还到了当时迁到怀远的东南医学院学习。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在包括内外科、消化科、五官科、传染科等各个科都进行了学习。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皖北军区直属医院(原解放军104医院的前身)工作。

在陈加友老人的记忆中,这段时间印象较深的一件事,就是1953年作为一名随队军医曾参与过一次重要的剿匪行动。“当时我们的部队驻扎在合肥三十岗附近。有一天,有股土匪从肥西过来走到了大蜀山边,就问当地老百姓附近是否有解放军,老百姓说有。土匪一听不敢前进了,就在大蜀山边停下来,他们爬到屋顶上,并用机枪封锁了附近的一条公路。老百姓看到后,就跑到我们的部队驻地报告了这事。”据陈老回忆,部队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了部署,将士兵们分成三部分,分别从三个方向向土匪控制的公路前进。“因为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剿匪,这些剩余的土匪都比较厉害,有的更是‘双枪’。不过好在当时的部队配置也较好,还有机炮连。我们从路中间插过去就与土匪战斗了起来,三个连从三个方向包围,机炮连打中间。”

这场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太阳偏西,持续了近一天时间。当然,成果也是丰硕的,“一共消灭了90多名土匪,可以说是当时最大的‘股匪’了,从这之后,合肥地区几乎没有成群的土匪了。而且,这次剿匪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当时有个叫‘黑皮’的有名土匪头目,就主动前来投降。”陈老不无自豪地说。

封面

朝鲜人民赠送珍贵礼物

我们知道,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入朝作战,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但其实直到1958年,志愿军才全部撤回中国。而就在1957年7月,陈加友换防被调到驻扎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城代表团担任军医工作。那时已停战多年,虽然没有战场上的伤病员了,但战后的朝鲜缺医少药,面对一些普通的求医者,陈加友也是一丝不苟地履行着医生的职责。

“当时朝鲜人民军中有位女家属得了乳腺炎,已发展到乳腺有脓肿了,而人民军医院的医生没办法治好,于是送到了我这里。我每天给她治疗,虽然治疗的时候很费劲,要用很多的油纱纸,而且每天还要换一次药,但最终还是把她治好了。除了这次,还有位朝鲜的老百姓得了‘羊胡疮’,这是一种顽固的皮肤病,每天都很难受。找到我后,我用硫磺膏等一些药治好了他。”陈老说,因为这几位治好的病人,他当时在朝鲜名声大震了,有越来越多的病人慕名前来让他看病……

1958年2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布撤军声明,决定于1958年年底前分批全部撤出驻扎在朝鲜的志愿军。陈加友是第三批大约在1958年8月随军撤回国内的。“虽然在朝鲜呆的时间不长,但我们已和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陈老说他永远都记得朝鲜人民最后送别的情景。

临回国之时,因为朝鲜人民都十分不舍,所以他们将陈加友围起来并热情地把他抛起来又接住,反复好多次;而更多的人则忍不住放声大哭。“离别之际,他们把最珍贵的东西送给我们做留念,有的送这个,有的送那个,反正就是他们当时认为最好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这些黄铜餐具。”陈老说。

我们看到,这些黄铜餐具总共大约有六七件,包括碗、酒杯、勺子等,其中一个碗钵上还用刀刻着“结血的兄弟·1958年2月19号开城女高中初级团体赠送”的字样,而一个小酒杯上则刻着“朝中亲善”的字样。虽然60多年过去了,但这些黄铜餐具还像新的一样。

“对于这些朝鲜人民送的礼物,父亲一直像宝贝一样收藏着,平时很少拿出来。所以看不出来有多旧。”陈加友的小女儿陈新说。回国后,他先是担任00二九部队卫生队队长,1965年6月任兰州87217部队卫生科科长,直到1980年离休才回到合肥休养。而不管在哪里工作,这些黄铜餐具一直被陈老珍藏在身边。

是啊,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结的。近70年过去了,相册里一张张老照片也开始泛黄褪色,但黄铜餐具锃亮的光芒,依旧闪现着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情深似海的岁月。陈老告诉我们,他会把这些黄铜餐具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黄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