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社区紫云居委会:构建“红色网格”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来源: 刘小雨 马允 2021-01-15 17:31:34 责编: 何兰


经开区锦绣社区紫云居委会辖区面积4.52平方千米,下辖紫云花园南区、南郡明珠两个居民小区以及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常住人口户数5425户,常住人口13232人,下设两个居民小区党支部,2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共有190名党员,是锦绣社区面积最大、企业最密、党员最多、网格化管理最早的一个居委会。近年来,锦绣社区紫云居委会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基层服务管理相结合,让小网格在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中发挥大作用,不断推动党的工作向基层延伸、在末端落实。

围绕凝聚向心力,加强“红色网格”队伍建设

锦绣社区紫云居委会党总支坚持“做实网格、做优服务”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划小网格单元、延伸党建触角,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一是推动组织向网格覆盖。坚持基层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双网融合”,按照“规模适度,便于服务,无缝覆盖”的原则,合理划分网格边界、服务内容。在居民区,以小区为单元划分基础网格,企业、商户等特定区域建立专属网格。按照“1+3+N”的模式建设网格队伍,即“1”: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3”: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社区民警及党小组长;“N”:在网格内整合社会组织、志愿者、党员等人员,配备兼职网格员,同时建立网格党支部“五个一”任务清单制度(开展一次学习、通报一些情况、汇报一块工作、认领一批任务、协商一些难题),着力把组织设置嵌入网格、职责任务落在网格、党员干部下沉网格。紫云居委会按照10分钟工作处置半径为一个网格,将辖区划分为7个网格,5个党小组,每个网格管理5-10个楼栋,初步建立起“居委会—网格—党小组—楼栋”的四级管理体系,形成了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建在楼栋的“红色网格”组织架构。二是推动资源向网格集聚。整合社区综治、信访、民政、城管信息资源,依托“三会”(即党建联席会、共治共建委员会、协商议事委员会)平台,联合辖区企业、物业、业主委员会等组织,绘制以居委会党总支为“圆心”,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区域共治的党建“同心圆”。在网格中,推行网格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在网格下,推行党小组长、楼栋长、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联络员“两长两员”服务模式,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同联动的网格治理新格局。

围绕提升作用力,规范“红色网格”管理

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抓手,推动红色网格有力有序有效运行,促进党建工作与网格管理深度融合。一是规范问题处置机制。按照“群众反映、信息收集、分类派遣、问题处置、反馈评价”的五级闭环工作流程,实行“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要求每个网格员每天必须下网格巡查,见事管事,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现场解决,及时发现、处置问题。针对巡查中网格员一时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交接单逐级上报,社区、网格上下联动,党委、总支、支部协同发力,确保问题个个有回应。针对上级转交或居民提供的网格事件,要求24小时有回应,并全程跟踪网格事件办理情况。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深入开展“五亮”(即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亮服务、亮成效)活动,将网格员个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宣传栏以及单元楼等场所进行公示,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每月对已处理网格事件随机回访,每季度对网格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建立网格工作与为民服务双百分评判制。

围绕增强服务力,凸显“红色网格”功能

​紫云居委会党总支充分依托红色网格,扎实做好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为民服务等工作,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深化“两员”服务理念。结合紫云居委会企业、祖居居民众多实际,以“当好群众的勤务员,当好企业的服务员”为目标,以智慧、情怀、策略化解群众问题矛盾、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紫云居委会党总支以辖区7个基层网格为单位,利用“网格化、地毯式”的管理机制,实行“1+3+N”立体化管护防控模式和“1236”小区管理防控模式,发挥网格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作用;同时,网格员担任企业复工复产包保联系人,指导120家企业及89家九小场所有序复工复产。二是完善居民自治,促进社会和谐。居委会将民政、计生服务、安全维稳、环境卫生等各项工作事项细化分解到每个网格区内,明确网格员职责,做到对号入座,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群众监督。充分发挥网格内党员楼栋长、居民老党员的政治优势,现正积极探索“党员之家”挂牌活动,引导辖区80余户居民党员家庭在楼道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当好楼道政策宣传员、环境监督员、矛盾调解员、民意搜集员,用自己的言行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网格内居民自治,在网格中提升居民幸福感。(刘小雨 马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