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大庄镇孙艳:有一种爱叫责任
来源: 吴青 2021-01-27 09:00:04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孙艳,泗县大庄镇曙光村西彭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七年如一日照顾残疾的丈夫,不离不弃;她用一双手、一块田、一个人供出三个大学生;她奋发图强,用柔弱肩膀扛起生活重担,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她就是曙光村西彭庄孙艳,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了整个家庭,既要照顾丈夫,又要挣钱供三个孩子上学。目前大女儿已大学毕业,在苏州相城区望亭镇相城中医院工作,二女儿在上海应用大学读研究生,儿子在宁波海洋大学读研究生。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孙艳一个人默默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培养出三个大学生,用行动诠释了对爱情的坚守、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命的尊重。

孙艳为人诚实、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多年来一直以拳拳的孝心、伟大的爱心、坚毅的恒心照顾着因脑梗导致肢体残疾的丈夫和年迈的婆婆,抚养着三个正在求学的孩子。这些年始终坚持在家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妻子,好儿媳,好母亲的同时,通过一双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和两个研究生,成为村里人口中夸赞的“好妻子”、“好母亲”,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奉献之歌、真爱之歌、生命之歌。

自嫁入西彭庄以来,孙艳孝顺老人,勤俭持家,一边带小孩上学,一边忙碌着家中的4亩土地,彭光升在外做电焊工,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2014年,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丈夫彭光升突发脑梗导致肢体残疾,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下,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面对困境,孙艳没有时间伤心,丈夫倒下了,家不能倒,自己不能倒。“我要让丈夫好好活着,把孩子抚养成才!”她暗下决心。

没了顶梁柱,自己就是顶梁柱,接下来的几年,给丈夫喂饭、按摩、聊天,照顾年迈婆婆,关心子女的学习状况,经营家中土地,打零工补贴家用……这成了孙艳每日的必修课。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终于出现了奇迹:丈夫彭光升摆脱了轮椅、扔掉了拐杖,慢慢恢复了自主行动能力,甚至可以做些轻微的家务活。

孩子们慢慢长大,家里开支越来越多,她的笑脸越来越少,村里及时把她家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了县委联系帮扶户,每次的嘘寒问暖,每次的走访帮扶,都给了她生活的信心。

孙艳深谙“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如果穷就不给孩子读书,他们肯定会像我一样,没文化,没技能,更没希望。”孙艳夫妻都下定决定,一定要将三个孩子培养成才。“苍天不负有心人!”一张张充满希望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期飞来。长沙护理专科学院,上海应用大学、宁波海洋大学,三个孩子分别被一所卫生专科学院,两所研究生院校录取,这让孙艳夫妇既欢喜又忧愁,喜的是孩子们终于如愿考上大学了,愁的是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不知去哪筹集。家中的困难曙光村村两委都看在眼里,为该户申请了雨露计划,为孙艳申请村级公益性岗位、低保救助等政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这个困难家庭日益看到幸福的曙光,现在大女儿彭丹丹已毕业,在苏州相城区望亭镇相城中医院工作,另外两个孩子也即将研究生毕业踏入社会。孙艳在照顾丈夫之余,也在镇上一家帽子厂找到了工作,每月增收1500元。

孙艳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责任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用日复一日的真情相守,用敢于担当的自立自强,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人间赞歌,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孝老爱亲乐章!(通讯员 吴青)(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