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底色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民生保障篇
来源: 蜀山经开区 2021-03-11 17:52:39 责编: 大虫

社区融文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理清思路,高标准确定发展目标,以高质量规划推动开发区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10类政策30个项目 健全民生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扩大开发区本级救助政策,在2020年政策基础上,对救助人员层次、救助内容、救助资金等进行扩面,使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群众、服务企业。目前,已拟定10大类30小项民生政策,涉及保障资金千万元,涵盖辖区困难救助、老少服务、文化教育、社区治理、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物业管理及退役军人等方面。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构建优质均衡教育体系。合理规划建设幼儿园、中小学,做好北地块2021年小学招生工作;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引进蜀山区一线教育品牌进驻开发区,提升开发区整体教育层次和水平;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台教育支持政策,鼓励幼儿看护点升级幼儿园、中小学特色办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打造2个文化品牌活动,整合1个社区教育队伍。打造品牌阅读活动进企业、进党员、进青年等文化主题阅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开展“非遗”系列活动,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知晓率。整合辖区学校、培训机构、志愿者等资源,成立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定期对辖区群众开展主题讲座,内容涵盖婴幼儿健康、青少年教育、职业心理健康、老年人慢性病等,覆盖所有年龄段,打造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公共文化_副本

推进健康中国体系建设。打造“智慧健康小屋”暨社区营养健康科普馆;启动心理关爱创新项目试点工作,建设1个社会心理服务示范社区;建成2-3家备案完善的0-3岁托育机构;建立完善开发区、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框架体系,引进智慧养老服务机构,搭建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服务机构、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及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等一体化服务。

善治而为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微公益创投助力社区治理。以“你好,邻里”微公益创投为抓手,孵化和培育居民骨干和社区社会组织,提升居民参与能力,做小做精参与试点,不断扩大微公益创投的影响力。通过开展“金点子”计划或者居民微心愿箱等创新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区能人、居民骨干积极参与社区问题解决,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治理参与度。

搭建商居联盟平台。链接辖区企业、商户、居民、志愿者资源,通过志愿服务“小积分”,不断调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引导鼓励全民参与志愿服务,解决城市管理“大问题”,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都是受益者的良好社区氛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加强和改进物业管理工作。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成立“红色物业联盟”,推行物业行业红黑榜。以物业联盟为抓手推动区域化连片治理,以“促进资源整合、促进成员交流、促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为宗旨,整合和共享区域内各类资源。同时在此基础上,推行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制度,对红榜服务品质好的优质物业服务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黑榜服务质量差的项目强化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实现优胜劣汰,从而推动开发区环境品质不断提升,为群众营造越来越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对小区业主关心的公共收益问题,设立小区业委会与社区共同监管的公共收益共管账户,规范使用程序,让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更透明、更阳光。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产城融合发展

强化配套服务,规范公租房管理。健全、理顺以公租房标准化租金保障为主导、社会化租金保障为补充,租赁房市场化配租为后盾的开发区特色住房保障体系,实现良性运作。同时,实现公租房申报流程简化,变“人跑”为“数据跑”。通过精简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从申请受理到最终资格核实现在线办理,最多“跑一次”。

公租房_副本

持续强化就业保障,服务企业重点需求。围绕实现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当表率当示范目标,结合开发区发展战略,摸排环境谷、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主导产业企业需求,积极链接市区资源,多形式搭建招才引智对接平台,为企业高端人才引进谋求破解之路。在原有省内知名高校合作基础上,扩大至省外多所知名高校。同时,出台开发区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在开发区注册企业任职的应届全日制硕士、博士毕业生给予生活和购房补贴,通过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深化人才强区战略。(路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