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组监督队为回迁房“找茬” 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创新社区自治模式
来源: 鲍俊良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 2021-04-25 10:12:11 责编: 周梅

微信图片_20210425100540

回迁房质量过不过关?居民自组监督队“找茬”!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工作,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推出一套创新社区治理方式。通过想群众所想、解群众之难,激活居民自治能力,推动了社区自治主体多元化、社区事务解决人性化、社区服务多样化。

居民自组监督队为回迁房“找茬”

2020年9月13日,68岁的吴传树带着尺子、钻子、安全帽,一大早就赶往淝南家园二期复建点巡查。所谓巡查,实际上就是为回迁房的质量“找找茬”。 “窗口设计向内开很容易发生碰撞,更容易误伤儿童。”位于淝南家园二期复建点10号楼内,吴传树把新的发现记录下来,并把意见反馈给社区和施工方。

如何保证回迁房质量?常青街道油坊岗社区牵头组建质量监督队,成员共8人。“我们每周都会抽时间去工地‘找茬’,陆续发现了不少问题。最终是要把问题进行整改,保证工程质量。”

居民张国金也是质量监督队的一员。“把质量监督交给我们监督队,大家都放心。张国金说:“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不放过,一个层高我们都反复测量好几遍。组建‘居民自治监督小组’,既是对2541户回迁户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自治成为社区管理“常规武器”

自治,正在成为包河区常青街道的高频词。

据悉,常青街道正在结合实际推行“五治同步”工作方式,五治之中,自治为本,德治为重,群治为要,法治为先,监治为道。调动辖区内外各方力量,形成管理城市、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合力,创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常青模式”。

其中,“五治”中自治是根本。常青街道各社区牢牢凝聚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乡贤理事会、社区协商委员会的力量,作为志愿服务的组织力量、牵引力量和推动力量,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志愿服务。

在常青街道,社区里的“知心管家”将社区事管理得井井有条;通过公益平台,帮助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居民们商议一番,社区里的难题迎刃而解。“自治让居民从‘观望者’到‘参与者’,与群众共同打造一个幸福温馨的社区家园。”常青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建贯穿基层治理

“五治同步”的背后,是常青街道以党建贯穿基层治理。

目前,街道各社区以服务居民为抓手,实现了社区工作的横向布局和纵向延伸。构建“社区党总支部——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家庭户”四级网络,把“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变为“楼栋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最大限度发挥“党建共同体”的效能。

淝南家园“红管家”服务驿站以楼栋为单位,成立了42个楼栋党小组,打破了以往以居民组为单位的党小组格局。

为实现“红管家”的管家职责,淝南社区还设立“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纠纷调解员”、“文明劝导员”、“工程维修员”和“安全巡查员”六类人员。“六大员”设立之后,居民家里有困难,只要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微信,就可以在家享受到“私人订制”式专项服务。

“通过创新社区自治模式,增强了居民的社区意识、民主参与意识,激发了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社区自治主体多元化、社区事务解决人性化、社区服务多样化。”常青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让睦邻友好关系回归社区。”

鲍俊良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