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曲折生动,戏剧冲突强,人物形象立体……”7月28日下午,安徽艺术学院党建“双创”广播剧《大别山的桂花》专家听评会在该校播音楼VR新媒体党员活动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就该剧二度创作中的演播技巧、背景音乐、录制合成等方面进行深入评价的同时,并就录制中的细节问题给出具体建议。
据了解,《大别山的桂花》是安徽艺术学院党建办和新闻播音系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量身定制的广播剧。该剧以革命根据地大别山为背景,讲述大别山女红军的感人故事。本剧由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史辉担任编剧,金狮奖获得者朱海燕担任导演,中央广播电台著名录音师王敏制作合成。演播队伍则由该校新闻播音系师生组成;其中学生演员在该校前期举办的诗歌朗诵大赛、主持人大赛获奖选手中进行筛选,经过几轮试音,最终确定。
当天,安徽广播电视台原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马璧玲,安徽广播电视台原新闻综合广播业务指导史辉,安徽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副总监王丽莉,校党务负责人沈端良,组织部部长、党建办主任曹晓富,新闻播音系党总支书记、主任王琍琍,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张井水,副主任尹广富及部分演职人员等参加了此次听评会。与会专家就二度创作中的演播技巧、背景音乐、录制合成等方面进行深入评价。专家们表示,全剧立意高远、主题重大,故事曲折生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形象立体,音响效果逼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会上,大家也对录制的细节问题给出具体建议。
另外,记者从安徽艺术学院了解到,小切口、大主题,微剧本、大制作的《大别山的桂花》除了是该校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作品,也是该校师生专业训练的综合实践课和生动别样的党建思政课。该剧将在进一步修改调整后,拟于近期在省级媒体播出。(通讯员 姚俊 杨梦娇 申莹和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王素英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