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七街道:艰苦奋斗永不过时 无私奉献永放光芒
来源: 秦学松 李彬 2021-08-07 10:32:53 责编: 余红霞

微信图片_20210602164830

微信图片_20210805151414

讲述奋斗故事,传承红色精神。7月29日下午,蜀山区南七街道党史学习教育之“红色精神老兵传”第二期活动在街道党建领航中心举行,本期主讲人是来自皖安机械厂的退休职工苏春如,这位献身国防建设40年的老党员通过工作中的几个故事,弘扬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无私奉献、献身国防”的红色精神,“艰苦奋斗永不过时,无私奉献永放光芒!”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助力经济建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才团结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在我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深深地印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八个大字。”苏春如所在的皖安机械厂,建于1958年,主要生产航空附件产品与航空装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紧缺、技术匮乏,很多物料都是用了又用,直到完全不能使用,才会被放弃。苏春如提起了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棉纱,在生产过程中,棉纱用来擦拭机器,是必需品。但是,擦完机器的棉纱沾满了油污与铁屑,苏春如与同事们却舍不得扔掉,而是用热碱水反复清洗,再反复使用,即便是双手都被热碱水泡得发皱甚至脱皮,“直到这块棉纱用到稀烂,实在不能再用了,我们才会扔掉。”苏春如说,就是这样的勤俭节约,工人解决了生产中棉纱短缺的问题。

当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不是一个厂的独创,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苏春如还曾体验过用“最原始的方法生产最尖端的产品”。上学期间,苏春如曾在天津某厂实习,他所在车间要生产一种飞机用的要求很高的极化继电器,这种产品在当时的中国是完全没有的。为了达到低温-50℃的要求,苏春如和同事们自制双层水箱夹层放干冰、加酒精,不停地靠人工搅拌以达到混合溶解降温的目的,“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回忆过往,苏春如说道。

无私奉献、夜以继日献身国防事业

“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往往是双胞胎。”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极端落后的工农业生产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围堵,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国家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无私奉献。”接下来,苏春如讲述了“加班换休条”背后的故事。“‘加班换休条’是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见过的老物件了,但是在我们退休职工的手里,几乎人人都有,有的人甚至有一两百天的换休条,却无人真的去换休。”苏春如说道,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斗机副油箱消耗大,部队急需大量副油箱。“我们就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生产,产品生产出来检测合格后,立刻就装车运往前线。”这样的加班往往都是无偿的,但是整个厂里没有一个职工喊过累,“为国防事业做贡献,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现如今,已经退休多年的苏春如依然默默奉献着,他与一些老党员组建了皖安巡逻队,在去年疫情肆虐的时候,他也坚守在“战疫”一线,协助社区守护居民安康。

听了苏老的讲述,南七街道青年职工于玲感慨万千,“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令人敬佩,工作中的无私奉献更是让人感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作为青年,我们接棒前行,继续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秦学松 李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