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都说说看,咱们这个巷道是用啥标准修,每家能出工几个人,咱们合计合计抓紧开工啦!”。近日,利辛县王市镇朱新寨村的马小庄村头大树下,二十多位群众围坐在包村干部朱宗胜身边,一场探讨巷道建设的“板凳会”正在进行,大家坐在一起聆听政策,为巷道修建出谋划策,发出阵阵欢声笑语。
朱新寨村位于王市镇中部,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也不高。“以前村里开会,大伙儿都抱着领通知的心态被动参加,很少主动向村干部提建议,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无人关心,更别说维护。”朱新寨村村支部书记朱黎说。
为了凝聚民心、健全当地基层服务体系,也为了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朱黎利用“板凳党课”的机会,召集居民共商改变巷道脏乱差的“发展大计”,倡议大家共同参与巷道美化工作,得到了30户村民的一致赞同。
借助争取来的社会资金和每户集资,大家买好了水泥、砂石并借来搅拌机,村民们自发参加义务劳动,从立项到施工、到工程验收,群众、户长、党小组长全程参与监督,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确保240米长的巷道两边路基全部完成硬化,使群众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困境,提升了满意度和幸福感。
“街道修好了大家共同来维护,现在我们每天都把路面打扫干净,原来堆放在各家门前的草垛、杂物也都被大家收到院子里,看着畅通、整洁的巷子心里就忍不住高兴。”村民朱杰说。
“经过巷道建设的落实,现在的村民们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不仅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群众之间、群众与干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邻里纠纷减少了,建设意见增多了,村里干部的工作好做了,群众的幸福感也提高了!”朱新寨村村支部书记朱黎说。(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