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有序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萧县坚持早谋划、早启动、早部署,抢抓时间进度,推动工作落实,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干部,圆满完成换届选举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牢“责任关”。县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会议研究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分三个片区召开调研汇报座谈会,听取23个乡镇换届留任、意向性人选、重难点村等情况,现场为换届工作“把脉开方”。县乡成立村(社区)“两委”换届前期准备工作协调小组,明确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副书记和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纪检、组织、民政等10多家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做好换届选举前期工作,形成了上下贯通、指挥有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调研摸底,把牢“底数关”。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以上率下,每周深入镇村开展调研,村级换届必谈、党员群众必访、矛盾隐患必解。县乡领导干部落实“包乡走村入户”制度,集中1个月时间开展村级换届选举“集中问诊月”活动,21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274个村(社区)逐村开展调研,形成“一村一报告”,帮助解决问题340余件,各村(社区)建立换届选情台账,真正做到基本情况、班子运行、党员现状、人选储备、群众诉求、风险隐患“6个清楚”。
三是加强排查整顿,把牢“风险关”。在全面完成软弱涣散村排查整顿的基础上,对近三年软弱涣散村、后进村以及重难点村进行“回头看”,重点排查拉票贿选、程序不规范、家族势力干扰、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解决各类风险隐患27个。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矛盾和信访隐患大排查活动,向联系乡镇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发送提醒函,对联系乡镇信访隐患全面摸底调研并开展集中整顿。全面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成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四是加强分析研判,把牢“人选关”。围绕“双强双好”标准,逐村逐社开展全面过筛评估,特别是紧盯“一肩挑”人选这个关键,注重从现任村“两委”干部、本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村医村教中发现优秀人才,积极推动“选青推优”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为基层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将资格审查前移,组织各部门对摸排人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坚决将不符合条件人选挡在“门外”。做好对拟退职村干部谈心谈话工作,引导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对群众威望高、工作能力强的安排到村集体合作社、乡贤协会、文化娱乐协会、党群服务站任职,让离任村干部舒心又安心。
五是加强宣传培训,把牢“舆论关”。建立“周学习、月例会”机制,每周五开办乡镇组委“周末小课堂”,每月召开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工作例会,对换届“操盘手”进行“滴灌式”培训;各乡镇“以会代训”常态化对换届政策法规、换届纪律进行“漫灌式”培训;村和社区利用“党性教育十分钟”“警示教育十分钟”“农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群众说事日”,全覆盖、全方位宣传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王司阳)(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