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推动社区基层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家家景园社区将党史学习教育和社区治理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党建引领物业服务新模式,把“红色物业”打造成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把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各方力量拧成合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
“红色物业”筑标杆,党建引领全贯穿
家家景园社区现有常住人口2万多人,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小区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既有业主和物业企业主观上存在的问题,也有历史遗留客观环境制约的老问题。物业服务联系着千家万户,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幸福生活,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做好基层治理?这是社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前期的探索和实践,打造“红色物业”,党建引领是根本。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结合小区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联结纽带作用,建立由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片警、群众代表等多方参与的小区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小区议事会,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并按楼栋、单元、户数,从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物业、业委会中选派楼栋长参与小区治理,随时随地了解群众需求,共同为小区居民服务。
“管得宽”志愿服务队,当好群众贴心人
为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引领作用,社区在投诉和矛盾多的凤二小区成立“管得宽服务队”,牵头督促业委会和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凤凰城二期小区中的热心党员、志愿者、爱投诉的人员成立小区“管得宽服务队”,该队伍共计25人,主要对小区中涉及物业管理、服务、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巡察,发现问题进行分类上报,是物业公司的责成物业公司抓紧时间整改,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社区联系各部门给予答复和解决,帮助小区业主解决环境卫生、矛盾纠纷等问题。基本上形成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工作实效,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小区、服务精准到家门口。
探索法官进网格,巧解居民烦心事
凤凰城二期小区内整个水管管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管网未出户且破损严重,水费一直由物业代为收缴,小区门面房2年来水损高达50万元左右。后找到业主进行协商,希望能将水损分摊至每户予以承担,业主未同意。社区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利用小区议事会平台,召集多方代表,商讨管网改造方案,并邀请蜀山区法院民一庭法官占峰庭长及调解中心法官助理余芮女士参加。会上针对二期门面水损问题提出两步走方案:第一,及时止损,联系专业公司测算供水管网大概改造费用预算;第二,全面梳理商业门面水表水损明细账目及相关数据和明细。蜀山区法院占峰法官分条缕析归纳了双方争议焦点,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司法建议。谁受益谁出资,按照司法实践,应该由受益方出资。最后在社区、法院的共同调解下达成共识:门面房管网改造由物业先垫付出资改造。物业垫付的水损金额及垫付管网改造由物业继续按照5.2元/吨向门面房业主收取,直到全部收回若后期更换物业,新物业需要一次性结清门面房水管改造及喜洋洋物业垫付的水损剩余部分。后期若遇到供水集团统一水表出户,需门面房业主结清门面房水管改造及喜洋洋物业垫付水损剩余部分方可出户。此次纠纷情况纷繁复杂,社区调解方法以“巧”字当先,讲究工作方法,再通过“法官进网格”这一举措,邀请法官释法明理,达成共识。消除了小区多年的疑难杂症和群众的“痛点”,实现服务居民无距离、温暖无界限,
多措并举提升环境,小区拆违赢民心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家家景园社区在走访群众中得知,小区违章建筑是多数居民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社区了解这一情况后,进行实地上门走访入户,并多次召开小区议事会,商讨方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社区分组包片进行摸排和宣传,向违建户详细介绍开展拆违的重要意义及方案措施,让当事人知晓违章搭建的危害,教育说服当事人积极配合开展工作。街道城管执法部门送到限期拆除通知书,对极个别存在抵触心理的违建业主,社区多次上门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宣传目前小区拆违工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最终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上,社区联合街道城管部门顺利对凤凰城二期小区的违建实施了集中拆除。
此次拆除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拆除工作顺利进行,社区与该物业公司经过协商,对一楼业主自主拆违将给予一定的物业费的优惠减免。让当事人配合拆违行动,减少了阻力,提升了效率。同时为尽量减少业主的损失,社区、城管部门根据一楼院子的特点,在不破坏原有围墙的情况下,采取人力作业为主、机械破拆为辅的拆除办法。工作人员主动帮助违建户搬运物品,协助现场顺利进行拆除,共计拆除一楼违建42处约500平米。社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全面查找整改文明创建和社区治理中的短板,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解决基层的“难”、群众的“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物业管理连接着居民生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家景园社区聚焦小区环境、违章搭建等焦点问题,依托物业党建联席会和小区议事会等平台,整合资源,发挥物业行业的优势,让物业“红”起来,将物业服务有效融入到社区治理中,提升群众满意度。(徐静 季云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