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萧县庄里镇,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高耸的官山,在官山之下,便是依次布局的村落,走在城阳、尠沟、陶墟、栾庄的乡村巷道里,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四小园”依次点缀在农家小院四周,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截至目前萧县庄里镇打造了数十条“四小园特色路”,基本解决了庄前屋后乱堆乱放、土地闲置、荒芜等问题,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庄里镇党委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按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要求,印发了《庄里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小园”建设实施方案》,党委书记亲自抓,重点调度,村“两委”干部带头、党员示范,通过把“四小园”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依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按照实现“道路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完善、村庄庭院绿化”的工作思路,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将荒芜闲置土地建设成别具特色的功能性园地,并以村委筹、乡贤募、群众捐等方式,对闲置土地进行硬化、绿化、亮化提升,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旧貌换成新颜
走进城阳村几条主干道,一幅展现乡土风情的美丽画卷在道路两旁铺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眼前美丽怡人的“四小园”,以前竟是一处处搭建的小棚子、破旧不堪的小屋子、被村民堆满各种杂物的空地……
长期以来,村里闲置土地怎么用?闲置砖石哪里放?建筑垃圾哪里去?有无资金可以用?这几个十分棘手的难题一直在镇领导的脑子里徘徊。镇党委书记杨文亚表示:推进“四小园”建设要科学施工、多管齐下,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闲置砖瓦,盘活闲置资源,节约建设成本。结合现有资源和实际情况,庄里镇走出一条了“花钱少、方法好、时间短、齐参与、效果佳”“四小园”建设新路子。
在“四小园”建设中,庄里镇不搞“一刀切”、不摆“花架子”,而是根据村民意愿和种植特长以及村庄布局,努力把乡村街道、房屋前后建设得绿意盎然、花果飘香。可以说,“四小园”不仅为整个村子带来绿意盎然,给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活动场所,甚至还成为了部分村民劳动致富的“试验田”。
此外,庄里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四小园”建设结合起来,以“一盘棋”的思维进行整体规划,利用环境整治的机会,提升“四小园”的社会影响力,也为村庄未来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党群合力、带头示范,乡村也能“打卡”
“我们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多次召集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召开会议,让村民参与到‘四小园’建设中来。”城阳村党总支书记欧阳爱民说,如此一来,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在“四小园”建设过程中,突出基层党建重点,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广大群众思想工作、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党员干部尤其要以身示范,带头清理自家附近乱堆乱建杂物,并发动乡贤、村民为“四小园”建设捐款捐物、捐花捐树。
镇村两级成立党员工作专班,大力推进农村“四小园”建设工作,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头雁”作用,深入实施“班长带班子、班子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带”做法。同时,突出村民自治,发动群众力量,尤其是充分发扬“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优势,利用特色书画艺术,鼓励村中能工巧匠以自身技艺参与“四小园”建设。目前,庄里镇多个充斥着书画艺术风格的“四小园”成为乡村的“网红打卡点”。
镇村配合、你超我赶,激发乡村动力
庄里镇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在“四小园”建设中,做到镇统筹规划、村具体实施,给予各村充分的自主建设权。“四小园”建设方案出台后,各村迅速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入村、入户走访,查看工作进展情况,一时间在全镇掀起了一股“四小园”建设的潮流。同时,庄里镇通过督导、调度、通报、奖励等措施,定期组织人员进村实地评比,对工作开展良好,成效卓著的予以奖励,对工作缓慢、停滞不前的予以通报,营造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
如今,庄里镇各村已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四小园”建设的内生动力,呈现“美丽乡村、你我共创”的新局面。
“群众们都非常支持四小园建设,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少村民小组长对村里的变化津津乐道,通过评比、奖惩,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没人问、问不好”的困境,带来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变化,更让邻里之间形成了友好互助、团结向上、向善向美的文明乡风,极大推动基层治理成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通讯员 仝相印 王紫玉)(安徽日报记者 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