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室外天寒地坼、呵气成霜,但泗县山头镇境内的潼河综合治理工程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成组”的挖掘机在施工技术人员统一指挥下,对河道进行深挖,挖上来的泥土再经过挖掘机“转圈式”的接力转运、修整,水面、河床、河坡、河堤在“焕然一新”中得到提升。
潼河水利冬修项目施工现场 刘文化/摄
据了解,潼河是一条半人工河,开挖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属于徐洪河流域的一条“跨省”河道,承担着泗县中北部6个乡镇60多万亩农田排水、灌溉任务。由于多年淤积严重,河道变浅、变窄,排涝、蓄水能力变弱,特别遇到干旱季节,常常是河里无水可用。为此,泗县水利部门积极争取水利项目资金,投资5000多万元,对潼河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是把河床底部向下深挖3米深。
“潼河综合治理工程总长度23.1公里,土方量为210万方,总共投资5800万元。目前每天上260台挖机,已经完成170多万方量,包括五个翻水站、两座闸、两个涵、四座桥。”泗县水利局工程股负责人刘兴启介绍说。
潼河干流深挖整治施工热火朝天,而潼河支流老潼河等施工也同时进行。包括潼河干、支流综合治理在内,今年,泗县抓住中央、省、市加大对“三农”基础设施投资机遇,采取早谋划、快申报、早开工、抓管理办法,快速实施一批水利工程项目。
据泗县水利局副局长刘超介绍,今年该县共争取到中央及省市各项资金共计2亿多元,重点实施潼河治理工程、老潼河治理工程以及唐河一期、唐河二期、石龙湖清淤工程。水利部门将会对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跟踪督办到位,加强调度,挂图作战,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在加快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河道”的同时,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扶贫工程建设也是“快马加鞭”。在黑塔镇顺河村东侧的老睢河大堤上,一座穿堤涵洞在2021年底已经建成。这个穿堤涵洞上通老睢河、下连谢家沟,以前没修涵闸,老睢河“水大”时,常常发生河水“倒灌”现象。涵洞建成后,成为保水灌溉的重要通道,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心头大事”。
像谢家沟涵闸一样,泗县今年先后实施了四批水利扶贫工程,具体包括桥、涵、闸、站配套及大、中沟清淤开挖,分布在全县15个镇,总投资达到5500万元,目前大部分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通讯员 董立厚 刘文化)(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