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劳动观念,滁州市第二小学坚持“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同时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到每日的教育教学中,让劳动最光荣深入人心。
开设劳动课程:为落实双减,每周的课后服务时间,学校开设有“手工制作课程班”“剪纸美工班”“科技小制作班”“烘焙制作班”等,这些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密切相关,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锻炼巧手、培养巧思,在劳动中交流经验、体会快乐。学校还开发了一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包饺子”“包粽子”“包元宵”等都深受学生喜爱。
学科渗透劳育。在道法、语文、美术等学科中,渗透热爱劳动的观念;在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中,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效率意识、创新精神;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探究、乐于体验的劳动素养。如苏教版数学学科的“蒜叶的生长”“小小超市”等。结合科学课,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等,认识植物的根、茎、叶,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结合语文学科中的习作内容,开展写观察日记活动,观察蒜叶或是根的变化,写下扎实生动的观察日记;结合数学学科知识,教师让学生用数学日记记录蒜叶或是芽苗的成长过程。
争做小志愿者:学校“连心”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争做小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做班级、学校的小小志愿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开展“植绿护绿活动”“保护地球环境 认领一棵树木”“我是环保小卫士”“今天我执勤——我是小交警”“跳蚤市场——爱心义卖”“手拉手城乡结对”“敬老爱老送爱心”进社区“护环境我能行”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爱心。
节假日亲体验:传统节日蕴含着非常有价值的劳动教育素材。比如春节,学校开展“走进春节”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低年级做简单的家庭清扫,整理个人学习物品和生活物品,布置整洁美观的个人房间,协助家长贴春联、贴窗花;中高年级剪窗花、贴窗花、贴春联,协助父母做年夜饭,尝试做简单的家常菜。母亲节帮助妈妈做饭,在厨房进行全新体验;送母亲自己制作的贺卡,为妈妈画张画,我为妈妈唱首歌等,在体验劳动的快乐同时,感受妈妈的爱。
体验社会劳动。引领学生开展一系列社会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军营、警营,了解解放军、警察背后的劳动付出;走进电厂、污水处理厂等,了解发电厂、污水处理技术工人的日常工作;参观青少年科技中心,了解地震、紧急救助、科技文化等;走进凤画与剪纸,了解地方传统手工艺人的创新与收获;走上街头,了解环卫工人、交警的工作;走进社区、敬老院,为五保老人、退伍军人、抗美援朝老兵整理家务、清扫环境,为他们送春联;到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参加劳动等等。
评选劳育之星:学校每周都评选出“劳育之星”,并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不定期开展卫生大检查,评选出卫生先进班级,悬挂卫生流动红旗,同时也评选出“环保小卫士”“劳动小达人”等。
转变家长观念。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班级家长微信群等,转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观念,要求家长坚持记录孩子的劳动内容和劳动习惯,帮助孩子做好“劳动习惯养成记”;将“劳动作业”延伸到家庭,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实践作业,在指导孩子动手劳动的同时,体会孩子成长的快乐。(吕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