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桃花潭——泾县桃花潭镇旅游业的兴起
来源: 查贵武 2022-05-26 09:59:54 责编: 陈亮

第一篇:品牌效应

泾县桃花潭镇原名水东乡,后因陈村水电站的建造易名为陈村镇。该镇居民主要为翟、万两姓,傍居在弋江东西两岸。远在唐代该地名绅汪伦号“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邀请诗仙李白来此游玩。李白临江拜别时吟诗一首,以示答谢:“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这首千古佳句传颂千百年,现列为小学语文教材,使桃花潭誉满中华,老少皆知。

20世纪90年代末十五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型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泾县县乡两级领导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的“两山一湖”大讨论,充分利用太平湖、陈村水电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该镇深厚的文化底蕴,紧紧抓住“桃花潭”这个独有品牌大兴旅游业,毅然将陈村镇改名为桃花潭镇,并得到上级批准。接着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模式,吸纳投资,“桃花潭”品牌很快得到反馈。安徽安兴公司、合肥塞纳河畔大酒店等多家企业来到桃花潭,与县乡有关部门共谋旅游发展。按照“原地开发、修旧如故、注重生态”等原则进行规划,分两期对名胜古迹开发利用。一期工程投入五千万元,修复了翟家大祠、南阳镇街、翟家老街、踏歌古岸、钟秀门楼、文昌阁、怀仙阁、义门等10余处标志性文物和旅游栈道。全国政协委员、考古学家罗哲文参观宏伟庄重的翟家大祠,兴题“中华第一祠”。二期工程投资两亿重点开发“采虹岗”和“画家村”,修复了多栋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和厅堂,并在江畔兴建文化画廊和古典式宾馆,供游客参观休闲和留宿。画家村的代表作是冯骥才、何加英等四位著名画家绘制的《新富春江三居图》,长达66米,栩栩如生的画卷令观众赞叹不已。

在开发人文景观的同时,该镇对景区船渡码头、水电、卫生设施进一步完善,修建多个休闲亭、走廊和栈道,两个大型停车场和一个旅游接待中心。二期工程竣工后,景区绿树成荫、桃红柳绿,人文景观更具古韵。怀仙阁是最佳观景点,居高临下,一览潭水深蓝清澈,江面碧波荡漾,桥上车水马龙,桥下竹筏点点。码头船渡徐徐,江畔炊烟袅袅,似一幅江南水乡画,美不胜收。

为提高文化品位,该镇还实施十里桃花工程。每当桃花盛开季节十里公路段,各色桃花姹紫嫣红,为景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桃花潭”品牌效应在反馈、在传递、在延伸。景区游客川流不息。景区首次开放,仅国庆节接待游客超两万人,门票收入超两百万。

第二篇 珠联璧合

如果把桃花潭人文景观比作“明珠”,查济古村落可谓“璧玉”。古村落的木雕石刻、石板桥、明清时期的庭院、祠堂,古韵幽深,游客纷至沓来。由于乡属管辖不同,两景区各自为阵。有时互为贬斥,严重制约了旅游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撤乡并镇,果断将查济景区并入桃花潭镇,对两景区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统筹建设,并入后,先后在查济景区投入五千万进行路道、水道改造,增加和配备古民居消防、卫生设施,景区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后又开发千亩荷花景观,使景区锦上添花。

两大景区每年统筹举办一次油菜花马拉松赛和一次龙舟赛,提升文化品位。整合后形成一条龙服务,旅游效益明显提高。2019年桃花潭、查济两景区门票收入分别上升至一千八百万元和两千万元。餐饮服务业和土特产产销两旺,消费附加值超两亿元,大幅度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525153015

第三篇 品位提升

为使桃花潭品位进一步提升,该镇在乡村振兴创建活动中,先后投入一亿元,用于集镇改造,主要有污水管网、强弱线地埋、集镇改徽,主街道沥青摊铺等项目。改造后的集镇街道,市容整洁清明,既有徽味又不失时尚。下一步将重点启动万村老街改造。几年间国家投资新建了陈村二桥,开通了去黄山和九华山的省县级公路,使黄山、桃花潭、九华山,三点连成一线,方便了游客,增加了景区客流量。

二十年戮力,二十年践行。通过改革、创新、吸纳、挖掘等多种举措,终于将桃花潭打造成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该镇先后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21年荣获“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查济村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华写生第一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全镇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铆足全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五A级风景区。

春风又绿弋江岸,几度桃花别样红。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桃花潭,似一颗江南明珠,璀璨夺目,风光无限。 (查贵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