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阳市颍东区老庙镇聚焦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从基层薄弱环节入手,找准破解乡村治理困局的难点、堵点,在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社会管理、群众广泛参与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乡村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抓好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组织力”。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力量和治理体系的中心。老庙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进干部队伍整体建设。首先,抓好村“两委”换届。去年圆满完成9个村(居)“两委”换届工作。换届后,村(居)两委干部平均年龄降低8.37岁,高中以上学历占比提高38%,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20%,村干部年龄、学历结构实现“一降一升”目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组织基础。其次,用好考核“指挥棒”。进一步完善了村班子季度及平时量化考评办法,将信访维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疫情防控、产业项目发展等中心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重点,对连续多次排名靠后的村书记进行全镇通报批评,纪委“面对面”约谈,兑现奖惩,达到咬耳、扯袖、敲警钟作用,督促强化责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整体工作水平。最后,抓好后备干部培养。扎实开展后备干部育苗,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一线吸收发展党员,2021年老庙新发展党员27名,涉及群众致富带头人、返乡青年、技能人才等,充实了党员干部后备库。
抓细网格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战斗力”。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强力手段。老庙镇依据各村(居)区域分布,按照全覆盖要求,将全镇划分158个小单元格,推选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形成“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网格治理服务体系,将防返贫监测、自建房安全排查、改厕、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工作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有效提升了村级治理精细化水平。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该镇在集中力量、成立专班,全力化解信访矛盾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党建+信访”工作大格局,创新开展“五老调事”制度,认真学习《信访工作条例》精神,严格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和“四个跳出、四个重新”原则,第一时间现场化解初信初访,同时坚持班子成员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专班专人着力梳清信访积案前因后果和问题症结,做到“人稳当地、事要解决、怨要纾解”。截至目前,该镇上报的14件信访积案,已化解12件,余下2件正在稳妥调处。
抓牢群众根基,提升乡村治理“凝聚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首先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加强镇村干部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周一例会、镇村干部大会、微信工作群、“三会一课”等线上线下方式,认真学习老庙镇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下发的典型案例通报,进一步提高干部政治站位、扭转工作作风、强化纪律观念,坚决执行“政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等管理制度,改变部分村级管理制度平面化、不落地等问题,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另一方面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老庙镇不断巩固经济薄弱村“清零”成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依托立华百万头生猪养殖、“颍嘉湾”大闸蟹、甜瓜基地、中药材和鲜食红薯等种养殖项目,积极谋划产业项目发展,2021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80万元,较去年增长31%,村均收入达到86.7万元,顺利完成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全镇上下8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戴党徽、亮身份,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通过宣传车、乡村广播、拉横幅等方式,向群众全方位宣讲“疫情防控我有责、文明环保我先行”,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干、普通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该镇积极开展的“美丽庭院户”评选活动,对全镇74户美丽庭院进行表彰,营造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户内环境整体提升。(刘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