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瓜
5月份以来,凤阳县临淮关镇的百余亩大棚西瓜陆续上市,这几天瓜农们正忙碌着增添工人采摘西瓜、打包、装车外销,大棚内外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你看,我这棚里的西瓜皮薄汁多、味道甜润、口感纯正,再加上瓜的大小适中,消费者都愿意挑这种瓜买,每天摘下的西瓜又新鲜,市场卖得紧俏,销路上不用担心。”临淮关镇姚湾社区“西瓜大王”刘忠会自豪地介绍道。“今年,我们社区种植的120余亩大棚西瓜大丰收,现在每天可供应市场3000斤左右,买家上门来要货,批发价每斤1.6元,蚌埠等周边市场的老百姓都认我们的瓜。”
走进临淮关镇姚湾社区百亩大棚西瓜种植基地,棚内遍地是圆滚滚的西瓜,大小适中、瓜型好看。这几天每个棚子都增加了人手,瓜农们也想抓紧有利天气,对成熟度正好的头茬瓜进行采摘、装箱、外销。
临淮关镇姚湾社区的大棚西瓜 资料图
2017年,姚湾社区在临淮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立足本地砂质土壤富硒疏松、排水性能好等有利条件,通过“政府引导、大户带动、农户参与”的联农带农产业种植模式,在社区推广发展大棚产业富民的新路子。镇、村两级积极帮助协调资金、技术,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保障产业项目的实施。瓜农刘忠会租用了社区新建的40座钢架大棚,引进了优质西瓜品种,带着一帮工人苦心经营管理。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刘忠会不仅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西瓜大王”,还带动了身边老乡也参与到大棚西瓜种植产业中来,辐射带动周边20余位农民在大棚里务工就业。
“我种的西瓜品种生长周期短、味道甜、口感好,在市场上深受客户青睐。现在我还学会了在网上卖瓜,省内外都有订购,销售渠道比以前更宽了,经济效益也更好了。”刘忠会喜滋滋地说道。老刘今年种植了80亩西瓜,平均亩产6000多斤,亩纯收入5000多元。除去土地租金和工人工资,这一茬纯收入可以赚15-20万元,西瓜下市后,大棚里还能再种一季蔬菜。
为发展大棚产业、助力农户增收,临淮关镇不断完善产业种植配套政策,积极帮助解决瓜农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组织农技专家定期上门为农户答疑解惑,帮助打开销售渠道。为降低市场风险、减少规模化种植成本,姚湾社区成立了特种种植合作社,帮助农户们从育苗、嫁接、移栽管理等开展一条龙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西瓜种植已成为姚湾社区居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年产值可达100余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下一步,临淮关镇将依托大棚西瓜种植基地,进一步丰富产业种植品种、模式,不断提升大棚产业综合效益,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振兴优势,为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临淮关镇党委负责同志说。(张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