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城南街道代庄社区的大四女孩小娄正在备战考研,为避开嘈杂的环境,她来到了社区服务中心。与此同时,5月30日晚上,三年级小朋友张凌乐要写作业,也由妈妈陪着来到了社区服务中心。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选择了社区服务中心?近日,记者来到代庄社区,揭开了里面的“秘密”。
代庄社区服务中心就坐落在临泉县城南公园对面,设计大气简约,喷泉、绿树掩映其中,闹中取静,显得格外清幽、雅致。走进室内,更有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来。“为了满足这些孩子的需求,社区干部集中办公,把绝大部分空间都让了出来。”顺着临泉县政协委员张兵兵的指引,记者来到大厅右侧,发现这里“藏”着一个图书室,大大的落地窗,窗外绿意盎然,屋内明亮整洁,一排排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图书。
“图书室共360平方米,藏书12500册,包含文学、艺术、农业科学等22类,可以满足各个年龄段读者的需求。”张兵兵说。为打造温馨的阅读环境,图书室分为两层:一楼主要是阅读区,建有室外露台,捧一本书,窝在椅子里,自有一种“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的妙境。二楼是自习区,可同时容纳120余人自习。图书室免费提供热水、网络,助考研、考公的年轻人实现梦想。
社区服务中心缘何成了阅读空间?城南街道文化站站长张山山告诉记者,2021年,街道通过拆迁建设,面貌焕然一新。那么,又该如何提升城市软实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临泉县政协通过专题调研,提出了提升城市阅读空间、打造书香临泉的建议,并把它作为重点提案进行协商办理。这一提案引起了城南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正好赶上各社区办公用房交付使用,街道统一布局,对社区用房都划出了一定的区域进行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并统一命名为辅仁书院。
《临泉县志》有载:“嘉庆十一年(1806年),沈丘集徐荣光等7人创办辅仁义学。道光八年(1828年),设学宫,置学田170亩,加乡里资助,发展为辅仁书院……”新时期重建辅仁学院,城南街道此举,意在传承文脉。代庄社区便是新时期首家辅仁书院。其后,樊郭、凡庄、临新、新城、大闫、代老6个社区也都分别建立了辅仁书院,面积从150平到600平不等,藏书共7万余册。与原有规模较小、管理粗放的农家书屋相比,辅仁书院不仅在规模上扩大,在环境和服务方面更有明显提升,堪称农家书屋2.0版。
“在繁华的城市里,有个温暖的家在等你。”除了阅读空间、自习空间,各辅仁书院还设立了艺术空间、科普空间、休闲空间等等,并定期举办“亲子读书”“邀你免费看电影”“书画艺术展”等活动,潜移默化培养读书风气。张兵兵介绍,辅仁书院免费对全县居民开放使用,节假日无休。街道共招聘了16名图书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自2021年7月1日以来,累计提供阅读服务21万人次。“少了衙门气、多了书卷香”的社区中心也提升了城市气质,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接下来,城南街道还将在剩余3个社区建设辅仁书院,实现每个社区一个阅读空间的目标。(安徽党媒云 安徽日报农村版首席记者 张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