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收以来,进出国能生物质发电厂的大型车辆一直络绎不绝,上面装载的是打好捆的小麦秸秆。经过卸料、转场、抓机等环节,这些小秸秆进入焚烧炉,成为发电的重要原料。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临泉县每年夏秋两季可产生小麦、玉米秸秆150万吨。如何摆脱昔日秸秆一烧了之、严重污染环境的局面?临泉县从秸秆综合利用上着手,引进国能生物质发电厂,以农作物秸秆作燃料用来发电,变废为宝。
为此,临泉县还建立健全了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按照合理半径规划建设规范的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加快构建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点的“1+X”的秸秆收储体系网络。同时,全面开展秸秆田间机械化收集,持续加强高性能机械的本土化生产研发和新技术引进,推进标准化、机械化耕、种、管、收、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3%。今年以来,国能生物质发电厂累计收购秸秆21万吨,发电量两亿多千瓦时。
临泉县还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开展商品化饲料加工销售一体化试点建设,适度扩大秸秆饲料商品化项目实施规模。今年以来,该县新建商品化饲料试点1处,其中青贮氨化池原则上不小于2000立方米,年消纳秸秆量不低于5000吨。秸秆的饲料化推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到今年5月底,全县牛存栏7.05万头, 同比增长2.03%,出栏2.79万头,同比增长2.2%; 山羊存栏51.13万只,同比增长2.39%,出栏30.07万只,同比增长2.45%,有力促进了养殖产业的发展。
临泉县不断探索秸秆基料化利用新途径,着力实施以食用菌栽培为重点的秸秆基料化利用,重点推广能够充分消耗农作物秸秆的栽培模式;扶持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粮菜种植大户,充分利用当地秸秆资源;鼓励有机肥厂收购食用菌废料,实现循环利用。
冯永见是临泉县贡康农业公司负责人,经过不断努力,他探索出设施大棚小环境下用秸秆栽培红托竹荪的新路径,现已大面推广,产品全部出口日本、韩国等。通过不断实验,该公司还利用栽培废料秸秆还田,取得降解深翻、改良土质、培肥地力的良好效果。该公司通过免费传授种植技术、包销全部产品等方式,带动了2个家庭农场、3个合作社参与,带动150余人就业。
此外,临泉县锦泉公司食用菌方仓种植、润泉食用菌合作社荷兰技术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等,不但把小麦、玉米秸秆吃干榨净,生产残留物还制成花卉营养土上市销售,实现了粮、菜、肥的循环利用新模式,真正做到了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据了解,临泉县还积极探索全域化、全量化、全循环农业废弃物处理“三全模式”,按照“站田式”布局,把畜禽粪污、秸秆、餐厨垃圾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理,所产生物天然气供应城乡居民和单位,生产有机肥保障农业生产,致力于打造整县域全量化处理模式,重构县域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临泉县有规模化有机肥厂4家,年消耗秸秆9万吨;草基食用菌生产企业5家,年消耗秸秆6.65万吨;饲草青黄储主体57家,年消耗秸秆45.3万吨,从业农户和草业经纪人达百余人,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率达95%。
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临泉县还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如有机肥厂补贴、青黄储补贴、食用菌基料补贴等,激励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成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强大“能量包”。(赵怀勇 周晓峰 杨乐阵 于成艳 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