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霍邱: “品牌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洪耀坤 朱志红 钱玉燕 2022-10-21 16:12:33 责编:方欢 喻寒松 夏朝阳

▲霍邱优质水稻基地收获忙

地处淮河中游南岸的霍邱县,下辖30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98个行政村,全县人口164万人,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油菜生产基地、畜牧水产生产重点县。2020至202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连续十一年荣获国家“粮食生产标兵县”称号。霍邱朗德鹅、鹅肥肝、皖西白鹅、霍邱黑猪、霍邱麻黄鸡、霍邱小龙虾、霍邱虾田米等特色农产品驰名省内外。

2021年6月,霍邱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该县抓住试点契机,多措并举,多方发力,通过采取完善政策、清理整顿、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创建等举措,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和服务带动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霍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县委农办主任方志刚表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4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28家、市级示范社63家、县级示范社213家,涵盖了粮油、蔬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机社会化服务等产业。农民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类型逐步拓展,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在组织带动小农户、激活资源要素、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确任务目标  完善指导机制

制订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霍邱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等11家单位主要领导和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

建立辅导员队伍,完善指导机制。为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霍邱县建立了由县级4名、乡镇级31名同志组成的农经辅导员队伍,要求农经辅导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经营管理、政策扶持等给予指导。同时,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考核激励机制,针对辅导员下乡指导合作社开展指导工作,按照辅导记录考核台账,评定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予以奖惩。

今年上半年,县乡农经辅导员实地核查帮扶县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263家。对于不在经营状态的农民合作社,与乡镇联合进行动态名录更新,开展“空壳社”清理,目前已清理合作社8家;对于经营不规范的农民合作社给予具体细致的指导,要求合作社按照“五有”标准,做好办公场所设置、能上网的电脑配置、合作社标牌悬挂、章程及经营管理制度上墙等;对于需要资金周转的合作社,联合金融机构开好专门的融资对接会,继续推广“劝耕贷”、省农担“春风行动”等金融扶持业务。

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进财务规范化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建设。2021年5月,霍邱县与安徽壹号圈大数据公司合作,在该县推广应用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信息平台,加强对县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管理及线上监管。组织各乡镇农经人员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信息录入。

依托该平台,全县共收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663家,全县纳入平台监管的合作社占到总量的68%。全国新农直报系统录入1100家合作社数据。要求农民合作社对年报进行公示,公示率达95%以上。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财务规范化建设。今年6月份,霍邱县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县新型经营主体财务规范化建设培训会,对33家省、市级示范主体进行财务规范化建设培训。目前,安徽壹号圈大数据公司已与这33家主体签订代账协议,建立电子账套,利用微信小程序“数字新农”收集账务信息,进行财务线上操作,以达到对财务进行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加大政策扶持  提升主体能力

开展示范评定,发挥带动作用。霍邱县组织乡镇通过对合作社经营规模、盈利水平、带动农户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示范评定工作。

落实县级财政对示范类新型经营主体资金扶持补助。县政府每年对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激励。已累计安排奖励资金500万元以上。同时,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合肥、上海农产品展销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霍邱特色产品品牌。

加大农业信贷支持。建立示范主体名录,将农民合作社纳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范畴,建立信用档案,加大农业信贷支持力度。2020年全县有57家农民合作社贷款贴息共补助85.6万元,2021年全县有35家农民合作社贷款贴息共补助50万元。

▲霍邱县昌浩朗德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

鼓励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霍邱县孟集镇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养殖朗德鹅,年鹅肥肝产值达11亿余元。今年9月,安徽省畜牧兽医协会授予孟集镇“鹅肥肝之乡”。霍邱县长集镇土地流转1000亩以上的大户6户,500亩以上的大户18户,100至500亩的大户90户。该镇对流转合同期满3年,面积在100亩以上,种植粮油棉等大宗农产品的,每亩给予20元至60元不等的奖补。全县每年落实土地流转财政奖补资金在500万元以上。

抓好产业带头人培育。霍邱县连续两年承担安徽省农村产业带头人“师带徒”农民培训项目。2021年通过公开遴选20位“师傅 ”成功培训无人机植保飞防、机械化育秧插秧、畜禽水产养殖、生猪养殖等农业技术人员400名。2022年“师带徒”培训工作也已进入中后期阶段。此外,根据六安市有关文件精神,今年新培育8名县级产业带头人、31名乡镇级产业带头人、398名村级产业带头人。

推进社会化服务   助力农业现代化

▲霍邱县丰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库棚

霍邱县丰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该县长集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从事农资销售、水稻育插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耕作等农业服务。

合作社现有育秧大棚35000平方米、高速插秧机30台、育秧硬盘60万张、植保机械4台。合作社还流转土地1500亩,从事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机械化育插秧高产创建。2021年合作社自主研发育秧覆土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2016至2021年,该合作社承接了霍邱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10万亩,内容包括机械化育插秧、病虫害绿色统防统治。全部实行订单生产,一体化服务,规范化管理,成立了机耕服务队、机插运输服务队、绿色植保服务队、机收服务队,各服务队按照20至30人的编制设立,根据不同的农事季节,开展相应的服务。

丰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彪介绍,今年他们将结合县里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力争2至3年内实现育插秧服务面积达到5万亩。

2020至2022年,霍邱县连续三年承担安徽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2021年还被确定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该县积极组织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参与到项目实施中来,其中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合作社共有46家。

全县年服务能力达1万亩以上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有8个,年服务能力达5000亩以上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有20个,年服务能力达2000亩以上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有45个,全县累计服务能力逾80万亩。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有效调动了社会化服务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小农户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了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据统计,2020至2022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营业收入10.3亿元;2021年全县小农户社会化托管服务比例近63%。

合作质量提升  农业品牌更靓

2008年10月成立的霍邱县昌浩朗德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地处该县孟集镇,2019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现有成员136人,商品鹅现存栏4.5万只,年出栏朗德鹅13万只。

该合作社理事长李凤山介绍,他们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提供鹅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商品鹅、统一品牌销售,先后带动350余户农民走上了养鹅致富路。合作社现以鹅肥肝填饲为核心,集朗德鹅养殖、鹅肥肝填饲、品种改良、粪污资源化利用于一体,2020年跻身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2021年被授予“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当年合作社销售额达3960万元。

昌浩朗德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茁壮成长”,是霍邱县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县共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42家、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287名;各级示范合作社占全县合作社总数的13%。

合作社管理更加规范。为切实发挥农民合作社带动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生产,霍邱县利用中央财政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技术应用发展资金,从示范社开始,逐社开展规范化建设,一是要求做到“三会一章程”更加规范;二是建立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收益等重大事项公开机制;三是规范合作社财务账簿。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在霍邱调研小龙虾产业

农业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在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的同时,该县的霍邱虾田米、霍邱鹅肥肝、霍邱小龙虾、霍邱再生稻米入选“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霍邱麻黄鸡”“霍邱龙虾”“霍邱大米”“霍邱芡实”“霍邱鹅肥肝”“霍邱土鸡蛋”“霍邱虾田米”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全县拥有农机作业监督管理系统平台一套,实现了对全县7120台套大中型拖拉机、1394台套插秧机、762台套植保无人机、7080台套收割机、1124台套打捆机、1142台套烘干机的100%日常作业监测。全县大宗农作物耕、收、烘机械化率达到100%。霍邱县盛农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添置农机装备,现有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等30多台套,还有一座育秧工厂。以服务装备升级,加快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建设。

▲霍邱县农村产业带头人“师带徒”培训学习会

霍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县委农办主任方志刚表示,该县将进一步加大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小田并大田”改造,畅通农机下田渠道;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支持合作社发展,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对接合作社发展资金需求;加大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力度,按照本县产业特色定期开展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洪耀坤  朱志红  钱玉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