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安庆
了不起的创业兵丨安庆詹长生:矢志绿水青山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沈军 2022-12-10 10:42:56 责编:侯剑 许梦源 王逸群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这是太湖县退役老兵詹长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退役返乡以来,他坚持扎根农村自主创业,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农民企业家逐步成为全省林木种苗行业中的佼佼者,也带领公司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扎根乡村 播撒“梦想”种子

詹长生出生于太湖县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入伍当兵。退役返乡后,他放弃聘干的机会,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创业之中。他开办过窑厂、茶叶加工厂、农机商场,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金,业务做得小有名气,但这些似乎未给他带来方向感。当他看到农村因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导致大量山场田地荒废,已经48岁的他立志要将家乡的荒山披绿,让土地生金。

2006年6月,詹长生发起成立了太湖县华源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在全县发展油茶育苗基地100亩、油茶种植基地1000余亩,形成了一定规模。为保证油茶苗的品质,詹长生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教授指导,通过不懈努力,他培育的油茶苗得到了专家及种植户的认可。经过几年的发展,华源公司于2009年获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获批安徽省油茶良种育苗定点单位。詹长生也相继获得“安徽省林木种苗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省级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

创新科技 完善产业链条

2010年,詹长生发现油茶苗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损坏较多,存活率不高。他广泛查阅资料,找专家咨询,经过反复试验研发,他选取了一种新的工艺——轻基质无纺布育苗容器。同时,随着农村养殖的集中产业化,养殖大户产生大量有机废物引起了他的注意。轻基质育苗技术和农村废弃物的减排利用让詹长生兴趣浓厚。

他走访养殖户、询问技术专家、探访市场情况,并结合自己施用有机肥培育油茶的经验,决定开辟一条从有机肥到轻基质育苗容器生产的链条。于是,公司开始建立秸秆发酵处理车间,利用农业废弃物年加工5万吨育苗基质和有机肥,同时,在太湖县经济开发区建立生产加工厂,采用先进控释缓释技术,用于经济作物及蔬菜、花卉的容器育苗,年产轻基质育苗容器2亿个,解决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就业。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2011年,安徽长源苗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发展种植基地1500亩。2012年,安徽万秀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增加育苗基地1000亩,并从单一的油茶育苗发展到绿化苗木育苗。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詹长生意识到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给农业带来飞跃发展,2014年5月,他的公司引进以色列阿森沃亩珊瑚琥珀温室大棚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为地区科技化农业发展做出典型示范并取得良好效益。

心系群众 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和发展,2016年4月,詹长生的公司合并重组成立安徽万秀园生态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拥有苗木果蔬种植基地5800亩,其中产业扶贫合作基地2000余亩,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诚信企业”。

作为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企业家,詹长生始终把贫困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在他的坚持之下,万秀园集团与太湖县小池、大石等多个乡镇的九个村级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技术指导、合作培育苗木花卉等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2017年,他积极响应太湖县委县政府产业扶贫“四方会议”指导方针,制定了详细的产业扶贫工作计划,深入实施花卉苗木产业扶贫,以小池镇枫铺村为依托,在县内十九个行政村形成结对帮扶或提供技术支持,在其中七个村建有花卉苗木扶贫基地2000余亩。通过劳务用工、技术培训、土地租赁、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合伙经营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增加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310多个,短期就业岗位350余个。2021年发放农民工工资1100余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沈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