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弋江区:搭建“社区益栈” 探索社区协同治理的新路径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3-01-05 17:46:39 责编: 武鹏

资源来源单一、行政依赖浓厚、居民参与不足……这是基层社区治理在实践层面上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动员并整合不同主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成为当前基层社区治理的一个现实难点。安徽芜湖弋江区中央城社区积极探索市场机制与社会机制的联动,以“社区益栈”为抓手,实行志愿积分机制,以利益诉求培育公益诉求,以市场“合力”激发社会“活力”,有效提升社区不同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探索社区协同治理的新路径,并以此来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 

创建“社区益栈”,建立良性循环

中央城社区地处芜湖市弋江区主城区,商贸发达,人口密集,占地87万平方米,辖区包括六个住宅小区和一条商业街,社区居民约9000多户,人口2.4万余人。中央城社区商铺众多,人员构成复杂。这类社区最大的治理困境在于社区主体多样,利益诉求复杂,居民的社区参与度低。针对上述问题,社区经过充分调研和协商,建立了包括社区需求清单、社区资源清单在内的两份清单,找准支点,摸清资源,坚持“小切口,大能量”的工作思路,以“社区益栈”为资源链接平台和需求培育平台,以各类项目为支点,盘活社区存量资源,整合不同社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中央城社区创建的“社区益栈”,本质上是一个参与式互助平台,以志愿服务积分体系为主体,将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和行政机制有机融合,在商户、居民、社区和社会资源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

以社企联盟为组织基础,挖掘社区资源,培育多元社区主体,以“合力”激发“活力”,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社区周边社区资源丰富,共建单位类型多,支持潜力大,但长期以来未能形成合力,未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2021年以来,社区积极整合社区内多家爱心商户形成社区商圈联盟,积极参与到社区公益活动中,以社企联盟的组织形式为社区公益活动提供资源支持。

以社区益栈作为协同治理的“切口”与“抓手”,使之成为联结居民、社区和驻社区企业的平台和中介机制。在社企联盟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包括商户、社区自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打破过去的割裂状态,中央城社区创建了“社区益栈”。社区益栈是一个联结社区商户与社区居民和社区自组织的公益平台。居民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而获得志愿服务积分;积分可用来兑换社区益栈内的实体物品或服务;商户通过捐赠或承办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用来兑换社区宣传渠道等资源,宣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进而提升企业社会影响。通过志愿服务积分激励机制,“社区益栈”不但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驻社区商户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

以社区基金为物质基础,依托志愿服务积分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一种本土资源解决本土问题、打造公益社区文化的实现机制。以社区益栈为平台,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获得积分;通过与“积分圈”小程序的联动,将社区公益项目进行公示,建立社区公益商圈,居民用积分在公益商圈消费。社区商圈联盟将部分收益捐赠给社区,形成社区基金。居民在进行消费的同时,也将爱心资金注入社区基金,用以支持社区公益项目的开展。社区基金本质上是一种利用本土资源解决本土问题的公益实践,它赋予了中央城社区的自造血功能,为形成社区公益闭环提供了物质基础,逐步摆脱了原先依赖行政输入的单一资源注入模式。

以微治理学院作为社区自组织培力赋能机制,强化社区公益意识的培育。在深化商户、居民、社会等不同主体之间协商联动的同时,建立微治理学院,以项目化的形式培育驻社区企业的公益观念和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为社区益栈平台建设注入新鲜活力和持续动力,并进而推动社区自组织建设。微治理学院通过开展微公益创投,为社区居民骨干和自组织队伍提供参与发现社区问题并自主解决的途径。同时,通过微治理学院课程的持续开展,为居民骨干、楼栋长、网格员培力赋能;结合微公益创投项目,社区居民和爱心商家自主报名参与,由社区基金提供大部分的资源支持,由社区志愿者承担大部分的服务工作,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社会协同治理新局面。 

协同治理新格局,社区公益可持续

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中央城社区充分尊重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以利益诉求培育公益诉求,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挖掘社区潜力,充分动员并广泛链接社区商户资源,建立起包括“驻社区企业-居民-社区”良性循环机制;近一年来,参与社企联盟的商户达40余家,培育社区自组织16个,其中包括文娱类组织8个、为老服务类3个、社区治理类2个、社区互助类2个、协商议事类1个。在推进企业、居民、社区多方主体有机联动的基础上,有效摆脱过去不同主体“各行其是”的碎片化、割裂化困境,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居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明显提升。以社区益栈为平台,积极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培育自组织,摆脱行政依赖和行政干预,以社区力量解决社区问题,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 2021年以来,中央城社区累计培育孵化志愿服务队伍20支、志愿者人数800余人,累计服务时数超8万小时,累计服务居民超10万人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主题活动20余场次,参与居民3000余人次。

社区公益可持续路径初步形成。通过盘活社区存量资源,借用巧力,创造性地将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与行政机制实现有效联动,将不同主体之间的不同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帮助驻社区商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契机的同时又极大地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市场影响,助力居民通过志愿服务积分机制提升实质性获得感的同时,也培育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通过商圈联盟捐赠以及社区益栈积分兑换盈余,社区基金自给率达80%,摆脱了“等靠要”的惯性思维,突破了过去依赖行政的单一资源注入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基于“市场-公益-参与”的良性循环机制,有效地激发了社会活力,实现了社区治理可持续,同时还为建设社区共同体探索了一条新的实践路径。

基层治理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在社区益栈平台的支撑下,微治理学院发挥了较好的社区自组织培育功能;在社区基金的支持下,社区自组织十分活跃,并带动了居民的积极参与;居民参与有效地提升了社区认同感,不同社区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日渐畅通,在此基础上,以楼栋长、网格员和社区骨干为主体的社区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日趋成熟,社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显著提升,长期存在的包括停车问题、噪音问题、出行问题等多年来的社区顽疾沉疴逐一得以破解,基层治理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曹燕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