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东至县
东至县:服务奉献双奔赴 共绘崇军新画卷
来源:徐青 2023-02-15 16:56:14 责编:喻寒松 夏朝阳 实习编辑 魏学桐

近期,东至县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始终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用实干担当、自我奋进赢得广大退役军人的同心同向,共绘退役军人工作新画卷,展现退役军人新风尚。

千里寻亲,三十年后终相见

2月1日一早,家住蒙城的韩先生打来了道谢的电话,电话里朴素的言语却难掩愉悦的心情。

前一天下午,韩先生打来电话希望东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忙寻找联系他的弟弟,表示老母亲已经80多岁了,几十年没见到小儿子,特别想念。工作人员一边稳定他的情绪让他慢慢说,一边详细记录他提供的有效信息,告诉他一定尽最大能力帮忙联系。

工作人员放下电话,一刻也不敢耽误,先运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系统初步筛查人员,然后通过核实年龄、入伍时间、退役时间、原户籍地等多项信息,充分发挥县、乡镇、村三级服务中心(站)网格力量,上门了解核实情况,最终确定现居住东至县尧渡镇梅城村的韩班长就是我们需要找寻的人。

阔别故乡30余年的韩班长,听到母亲和哥哥的消息,激动不已,当即便拨通了电话。一场“寻亲”让在异地他乡的母子、兄弟顺利团聚,让乡音再次萦绕耳旁,便是新年里最好的礼物,最大的幸福。

崇军关爱,老有所依

“张老,这发型可满意?一会我们再给您做个体检!”“小同志,你又来看我了,真是感谢你们!”昭潭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一进门就开心地聊起来了,显然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张老家。

张国林是抗美援朝老战士,1949年12月入伍,1954年退役,已92岁高龄,无儿无女,一直由侄子照顾生活起居。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坚持“周走访、月探望”,时刻关心他的生活所需和实际困难,开展送医送药、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服务,得到张老和其亲属的点赞。

东至县现共有孤老优抚对象26人,大多散居农村,生活简陋,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结合实际,细化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由局班子成员带领各股室或直属机构负责人分片联系,线上线下沟通交流,时常走访看望,落实关爱帮扶。2022年发放抚恤补助资金23.1万元,慰问金2.6万元,医疗保障资金1.2万元,开展打扫住处、洗晒衣褥、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70次,建立医疗健康档案26份。

退役不褪色,奉献人间大爱

东至县退役军人吴义清,1982年10月入伍,1987年1月退役,糖尿病、白血病患者。尧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汇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县中心、尧渡镇服务站的合力下,立即启动东至县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救助专项资金的申报发放工作,仅两天时间就整理核对了病历、住院费用结算单等材料,并将4000元县级帮扶救助资金打入他的个人账号中,同时进行了市级帮扶救助资金的申报工作,获批救助资金7044元。

2022年10月10日,吴义清托人找到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东至工作站、东至爱心志愿者协会,在家属的支持下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10月27日,吴义清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但他将大爱留在了人间,为更多患者带去了康复的希望,为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自己最后的贡献,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最美的风,吹进千家万户

戎装虽换,初心不改,他们告别营房,融入社会,他们是人民警察,是人民检察官,是热爱公益的志愿者,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奉献力量,将一股股最美的风,吹进千家万户,温暖人心。

从警十二年的张文君,一身警服诠释军人担当。疫情防控冲在最前线,夜间巡逻为千家万户担起“夜行灯”,不顾个人安危三入火场,拎出液化气罐,这才化险为夷……

退役的兵,检查的“范”,身处政法岗位的范方园用军人的忠诚担当、检察官的廉洁正义,心系群众办实事,首创“温暖控申”品牌解民忧,总结提炼“五心三声五个一”工作法暖民心,他所在的县检察院控申接待室多次摘得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文明窗口”等多项国家、省、市荣誉称号。

退役军人田方舟、殷金国作为东至县军创企业的代表,他们说在创业初期,是军人坚毅的品质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底。创业成功时,始终不忘记养育自己的一方水土,热心社会公益,在疫情爆发时,在山洪来临时,在寒冬腊月里,他们筹集善款,采购物资,为生活困难的家乡父老捐款捐物,为疫线人员捐赠防护服、医用口罩、生活用品等,多年来投入公益资金数百万元。

无论在哪里,他们都誓做最美退役军人和最美工作者,永远践行“忠诚、担当、为民、奉献”。

东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以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全县退役军人同频共振,双向奔赴共绘退役军人工作新篇章,为现代化“三美东至”建设贡献军的力量。(徐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