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大观区持续深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推动各级党组织凝心聚力打出“组合招”,不断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下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切实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保驾护航”。
问诊+开方,精准疏通痛点堵点。2022年,大观区委创新推出“蹲点领办”机制,坚持以高位引领驱动乡村全面振兴。区委书记每周带头到镇村一线“解剖麻雀”,研究“把脉”在产业培植、规划编制、禁捕退捕、人居环境等工作开展中的痛点、堵点“症结”;由区直相关部门、乡镇党委、辖区企业组成专业“医师团队”,通过“专家会诊”“对症开方”“剜除病根”三步骤,累计解决乡村振兴发展问题380多个,精准疏通发展阻碍,实现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经济强村占比达58.8%,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组建“农业基地+专家+党员”为核心的“田坎卫生室”,邀请市、区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问诊”,积极做好农业栽培、病虫防治为主线的“农业健康”推广,开展结对帮扶活动20余次,有效提升农村党员农技本领,降低病虫害、干旱天气对农业丰收和粮食安全影响,切实保障种植大户和农民收入。
联建+抱团,聚力破解发展瓶颈。深化红领工作机制,持续发挥党员县干作为红领工作站站长的一线总指挥作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深入挖掘特色优势产业资源,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抓手,通过洽谈合作意向,促进村企结对“联建”,目前大观区17个村(社区)已与安庆市30余家企业签订框架协议,推动建立“一村一品”“一村一项目”特色产业格局。创新开展“联村党建”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将党支部建在基地、项目上。以整合各村党建资源为抓手,海口镇红星村、镇江村、培文村携手扩大瓜蒌产业辐射带动,逐步形成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运营态势,以产业发展交流、产业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推动各村之间形成“抱团”发展模式,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充电+赋能,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党员教育+业务培训”常态化,持续为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充电”“补钙”。海口镇党委积极开办乡村振兴夜校,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以“固定课堂”(镇村活动场所)和“农家村场”(农户家中)为载体,邀请专家学者、党校教师等授课教学,累计举办20余场夜校课堂,覆盖党员群众1000余人次。十里铺乡党委定期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月月讲”活动,聚焦“五大振兴”重点工作任务,量身定制“实用性”课程,以“现场提问+专家解答+相互交流”形式推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问题80余个。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能力作为评选标准之一,每年按照“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区直部门联合审查——区委组织部建议——区委常委会票决”流程,评选表扬“双十佳”村(社区)干部。2022年共评选2个乡镇5名“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为“十佳村、社区带头人”,5名村“两委”成员为“十佳村、社区工作人员”,以切实有效的激励办法为乡村振兴一线干部“赋能”添力,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江钰 )(审稿 陈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