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饮料市场涌现了一批零糖零脂产品,其中的秘密武器——无糖却又极富甜味的“配方”,便是甜叶菊糖苷。4月10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来到明光市管店镇,在田间地头探寻甜叶菊糖苷的“根源”。
在该镇育苗大户何正东的800亩育苗基地里,一个个大棚内热气腾腾,密密麻麻、“身高”仅3厘米左右的甜叶菊苗挤在一起,一边享受着“桑拿”,一边舒展着“枝叶”。
在其中一个大棚里,管店镇镇长宣德锋指着甜叶菊苗说:“甜叶菊叶子成熟晾干后,经过萃取结晶成白色甜菊糖,甜度是蔗糖的300倍,热量却只有蔗糖的三百分之一,可作为各种食品添加剂使用。”宣德锋说,每年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甜叶菊育苗都出自该镇,因此该镇被中国甜叶菊协会誉为“中国甜叶菊育苗第一镇”,连续7年销售甜叶菊苗超过10亿株。
据介绍,甜叶菊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巴拉圭,属野生菊科类植物,被日本植物学家发现并培育提纯后开始人工种植。上世纪80年代,明光从日本引进选育后的甜叶菊品种在管店镇种植。当时,沿江多地也在试种甜叶菊。
育苗大户何正东,现任明光市甜叶菊协会会长,也是管店镇种植甜叶菊第一人。说起当地甜叶菊种植历史,他便感慨万千:“那时候甜叶菊种植技术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里,我们为了学到技术,吃了很多苦,也走了很多弯路,好在最后总算是成功了。”何正东介绍,管店镇都是沙土,很适合甜叶菊生长,但是秋季雨水多,影响甜叶菊的甜度。因此,通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当地逐渐由种植甜叶菊向育苗为主、种植为辅的方向发展。2022年,全镇甜叶菊育苗5000余亩,出苗量14.6亿株,可供20万亩土地种植,菊苗远销新疆、甘肃、内蒙、河北、黑龙江等地,以及日本、美国等10多个国家。
“我们把甜叶菊育苗作为镇里的特色农业产业来全力推动。”宣德锋介绍说,该镇充分利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先后建成罗岭村和小魏村两个甜叶菊仓储厂房,面积共3000平方米,修建甜叶菊基地运输生产道路3.3公里,并配套做好沿线沟渠路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该镇还不断强化技术支持,定期组织“土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讲授育苗知识和经验,因此所育种苗均匀粗壮,成活率高,且品种纯度可达98%以上,在全国甜叶菊育苗上处于领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全镇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带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宣德锋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已注册的从事甜叶菊育苗、销售的专业合作社有32个,其中种植面积在百亩以上的有10个。依靠合作社、种植大户和能人带动,形成订单式农业运作模式,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
“合作社将大棚租赁给农户,由农户负责日常管理。育苗完成后,合作社对菊苗进行订单回收。”何正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今年每株菊苗0.06元到0.075元的订单价格计算,一亩地销售收入可达3万到5万元,纯利润达到两万元。“目前我们飞莲甜叶菊专业合作社共有73户农户,每户大约10来亩田,扦插育苗400万到500万株,每户年收入28万元左右,纯利润达到15万元左右。”何正东说,甜叶菊育苗期只有半年,年前扦插,年后4月份即可起苗,随后农户可以种植甜叶菊或蔬菜等,还能产生多重收益。
据统计,2022年,仅甜叶菊育苗一项,管店镇便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人均增收5000元、户均增收18000元。全镇约有1500户从事甜叶菊育苗、种植,带动3000人通过育苗务工增加收入。“甜叶菊靠人工扦插,用工量极大,我每年这个时候都到这边来打工,两个月能挣8000元到10000元。”来自邻镇的王大姐高兴地说。
“随着健康新理念深入人心,甜叶菊原料需求量不断增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宣德锋表示,该镇将加大育苗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建设高标准的甜叶菊苗木交易大市场,搭建甜叶菊苗木交易平台,把该镇建成全国性的甜叶菊育苗集散地。同时,引进至少一个甜叶菊深加工企业,扩大大田种植面积,不断做大做强甜叶菊深加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