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合肥市大通路小学教育集团举办了智慧课堂下“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活动邀请了瑶海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袁乃玉,合肥市教科院副院长鲁先法,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玉玲,市教科院课程与研究中心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刘学山,市教科院评价中心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李萍,区教研室傅京、张桂芝、郑玉茹,区第三督学责任区专职督学、原大通路小学校长程庆春等市、区级领导、专家。江苏省南京市河西教育集团领导马菊华、邢跃武、李曼莎、沈仁广、姜华,肥东县古河路小学、撮镇中心学校、元疃小学、石油学校等兄弟学校领导也应邀出席了活动。该校全体行政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及区内各校教师代表40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在该校许璐老师语文课例《跳水》、李丽茹老师课例《认识扇形》两节研讨课例中拉开帷幕,两位青年骨干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她们的课堂灵动活泼,课堂思路清晰,课堂语言精炼,师生互动融洽,给大家直观的展示了大通路小学“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之后,该校校长沈立珍致辞,她首先向出席活动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接着回顾了通小结合校情学情实际开展“先学后教”课改实验的艰辛历程。尤其着重介绍了近三年集团进入发展快车道后,智慧课堂环境下“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情况、区内推广情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她还对研讨会提出期许,期待通过研讨寻差距、找不足,为集团的跨越发展汇智慧、聚力量。同时期待省内外专家、领导为通小发展多提意见建议,助力该校深入推进“学在瑶海 活力教育”十大行动2.0版,进一步完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
在掌声雷动中,以“科研兴校塑品牌 活力课堂提品质”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开幕,该校陈莉萍、任冠男、徐勇、倪娜四位课改负责人和课改教师代表朱艳兰,全面回顾了“先学后教”课改的缘起、学案的研制过程、课改的实施推进等经历,揭示了“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习力、合作力、自主力、探究力”方面的巨大优势,着重阐述了“先学后教”课堂模式科学化、评价体系智能化、制度建立一体化、校本课程多样化的特点。论坛一致认为通小将在在瑶海教育“11310”体系的引领下,持续完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活泼、教师活力、课堂活跃、校园活美。
在专家点评分享环节,邢跃武围绕智能高效课堂、学生评价方式、大单元教学三个方面谈了所感所思所想,并希望通小教育集团与南京河西教育集团加深结对共建力度,一起争做课改追梦人。刘学山肯定了《跳水》课例是一次成功的展示,他从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梳理文脉的方法、课堂问题设计三方面评价了课例,并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继续在关注全体学生上下功夫,二是要进一步完善预习单、导学单的设计。李萍认为《认识扇形》课例思路清晰,智慧课堂下“先学后教”数学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层层导入,利于学生深度学习。
张玉玲说,智慧课堂环境下“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主旋律就是学习与服务,我们能够学到看到坚持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是磨练真功、 敢动真格。她提两点要求,一是抓好服务。呵护好老师,尽情研发探究。呵护好学生,张扬个性、自然生成长。二是做好推广,讲好“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故事,总结好教学案例。袁乃玉充分肯定此次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课改成果展示会,并谈了四点感受,一是关于教师成长。教师的成长来源于专家的指导,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敬畏。二是关于责任和担当。教育的责任和担当,都应该是基于爱、基于意义、基于今天、利于未来的。三是要扩大辐射力度。把智慧课堂环境下“先学后教”模式的经验总结好,实现在瑶海区内更多学校更好推广。四是要眼光更高远。要放眼长三角,加强与南京名校的结对共建,取长补短,完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建设。
合肥市教科院副院长鲁先法作总结讲话,他说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课改研讨会,是一次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会,是一次经验推广交流会。他还对“先学后教”模式未来发展提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先学后教”模式要进一步关注学生预习的广度与深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路。二是要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围绕学生的兴趣点,结合智慧课堂建设,持续做好特色校本课程的修订提升工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教师要当好引路人,在关键处点拨启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实施分层教学上。最后,他表示市教科院也将积极关注瑶海、关注通小智慧课堂环境下“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升发展情况,并祝愿瑶海教育明天更美好。(张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