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兵支书”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建档立卡、优先推荐、跟踪培养、思想引领、政策支持五项举措,鼓励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返乡干事创业,“兵支书”队伍已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拓宽来源,为“兵支书”人才队伍“增容”
该市依托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对退役军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贯穿入伍、服役、退役、创业全周期,建立退役军人人力资源库,实行一人一档,做到党员组织关系明、家庭信息明、工作情况明、思想动态明,时刻掌握每名退役军人的动态情况,为选塑、培养、推选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退役军人进村(社区)“两委”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全市已储备“兵支书”后备人才984人。按照“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选拔标准,将愿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有发展潜力的退役军人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制订“一人一策”跟踪培养计划,引导参加学历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落实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条件成熟及时推荐使用。
择优推荐,为“兵支书”勇挑重担“开路”
近年来,该市注重从退役军人党员中培养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等16部门关于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持续引导退役军人参与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将优秀退役军人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推动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2021年10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关于高质量做好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注重从退役军人中选拔”。在2021年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全市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有退役军人267人。在村(社区)党组织新进人员来源渠道中,退役军人480人,其中担任党组织书记111人。
跟踪培养,为“兵支书”能力素质“淬火”
为将“兵支书”锻造成多领域专业型人才干部,该市对“兵支书”进行全程跟踪培养,不断提升“兵支书”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岗位锻炼,培养“实战能力”。紧贴实际和岗位需要,聚焦乡村振兴,围绕农村基层党建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将“兵支书”“兵委员”放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任务上去“淬火锻造”,进一步引导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平台中勇挑重担、奋勇向前。
同时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与组织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开展“兵支书”“兵能人”培训工作,让“兵支书”逐步掌握履职所需要的农村基层党建、扶贫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022年,全市共组织“兵支书”培训18次,参与430人次。学历升级,完善“综合素养”。积极鼓励“兵支书”和“兵两委”成员参加学历升级,改善队伍知识结构,提升履职能力。截至目前,“兵支书”中取得大学本科(含函授、自考)学历197人,占比74%,履职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思想引领,为“兵支书”永葆本色“铸魂”
该市依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定期组织基层退役军人党员、“兵支书”“兵能人”开展缅怀先烈、重温革命历史、践行承诺和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教育引导他们保持爱军精武素质、弘扬甘于奉献精神、增强遵规守纪自觉、立足本职担当作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特别是在保障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近年来,在“七一”“八一”期间组织退役军人开展座谈会690场次,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和军人誓词等主题教育活动395场次,通过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塑造“兵支书”队伍强大凝聚力、战斗力。
该市注重发挥“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融”等平台功能,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参与乡村振兴的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开展“安庆最美退役军人”评选、举行“兵支书”事迹报告会以及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张国文、陈苗焰等一批优秀“兵支书”的先进事迹,在投身乡村振兴的退役军人队伍中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荣誉、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现任“兵支书”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22人,市级以上奖励的135人。
政策支持,为“兵支书”振兴乡村“助力”
该市积极搭建“两个平台”,提供政策支持,为“兵支书”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协调对接人社、农业农村、金融、税务等部门,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对发展的种植、养殖、农牧产品加工等项目优先予以扶持。联合市农商行开展“拥军贷”活动,为212名退役军人成功办理246笔贷款,授信金额2257.7万元。对接市人社部门成功帮助48名退役军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授信金额共计1369万元,财政贴息597.22万元。融资渠道的“源头活水”换来经济收入的“硕果盈枝”,2022年,“兵支书”所在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120个,其中收入100万元的18个。
同时,该市搭建就业平台,不断增加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数量和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全市52家市级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机构共组织自主就业退役士兵2569人参加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100%,就业率97.2%。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率先在全省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导师三基地”,聘任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27名,共建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就业实训、创业孵化基地园地(基地)45个。栽下梧桐树,留下凤凰来,通过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产生汇聚英才的“磁吸效应”,让更多的退役军人愿意奔赴基层、涌向乡村。(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