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稻里养蛙“蹦”出致富加速度
来源: 周文娟 汪智兼 2023-06-27 15:35:11 责编: 聂梅

“稻在田中长,蛙在稻间叫”。盛夏时节,在休宁县溪口镇稻蛙生态种养基地,放眼望去,一块块稻田里水稻秧苗绿意盎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稻+蛙”立体生态种养景象。

2d80397851ec0c6b8893a1a2aad3852

走进休宁县继红家庭农场稻蛙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一块块四四方方的稻田被绿网围起,每一块稻田里四周种稻,中间养蛙。据了解,该稻蛙养殖基地于2021年建立,共计流转土地30余亩,年产青蛙4万多斤,年产值达60余万元。

“‘稻+蛙’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天然合成种养模式。稻田里的水稻不用施肥、打农药,蛙通过吃虫,达到防治农作物虫害的目的,其排泄物是天然的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继红家庭农场负责人项继红介绍道,“我们的订单大部分是销售外地,主要是湖北等地区,小部分是本地零售,目前市场行情不错,我们准备明年扩大养殖,拓宽销路。”

在休宁县溪口镇江潭村东坑组稻蛙养殖基地,只见10余亩稻田被分成多块区域,腹部雪白的黑斑蛙在网内欢快地跳跃着,蛙声此起彼伏,据了解,黑斑蛙于每年3月份开始育种,8月份就陆续成熟了,日前成熟的黑斑蛙已被销售一空。

江潭村东坑组稻蛙养殖基地负责人吴成林表示:“养得好的话,黑斑蛙总产量可以达到两三千斤一亩,今年黑斑蛙的价格还不错,一亩田可以赚两万块钱左右。”

目前, 溪口镇在石田、江潭等村探索发展稻蛙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共200多亩,提高了水田利用率和种养收益,逐步形成了“稳粮、增效、绿色、生态”为一体的新型综合种养模式。

溪口镇政府工作人员詹俊翀表示:“目前,我镇稻蛙养殖发展状况良好,经济效益也还不错,下一步我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水稻生态特色农业,积极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休宁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盘活土地资源,通过政策支持、规范引导等形式,充分发挥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调优产业、释放活力、提升效益,探索出了一条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之路。(周文娟 汪智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