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男,中共党员,滁州市琅琊区1054救援队队长。张学海,男,中共党员,滁州市琅琊区1054救援队副队长。他们是1054救援队发起人之一,2019年以来一直奋战在公益的道路上,参加水域救援、走失人员搜救、公益宣讲、抗洪抢险、防疫消杀、地震救援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次,志愿服务时长4860小时,服 务群众达上万人。面对救援任务中的困难和未知艰险,作为领头人,他们挺身而出,冲在一线,始终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和幸福带给他人,用坚守、责任和真情诠释人间大爱。
热心公益,组建队伍
随着人员的走失、自然灾害的增多,溺水事件的频发,2019年11月,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的王丹和张学海深刻认识到社会救援力量能在平日里帮助更多的百姓群众,于是和一群热心的朋友共同组建了救援队,载着“要您无事”的美好愿望,为这支救援队命名为滁州市琅琊区1054救援队。建队之初,他们自己带头捐钱购买装备,先后投入十余万元,新增救援设备200余件。王丹通过考核取得应急救援员证、业余无线电操作证、红十字救护证、潜水证、国际救援指挥班结业、环球国际计划班结业等多个证书,张学海通过考核取得红十字救护证、船员证、应急部和红十字总会举办的社会应急救援骨干培训班结业。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队伍从20人已发展成为拥有220名志愿者的公益组织。
坚守信念,守护生命
阿尔茨海默症人员大多存在记忆、语言和定向障碍,走失现象日趋增多,给许多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王丹、张学海二人带领1054救援队队员紧紧围绕“服务人民、公益救援”的初衷,根据公安部门的指令及市民的求助进行走失人员搜救。2020年起,1054救援队发起了“微微光亮,送你回家”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他们带领队员们成功搜救走失人员186人,守护了300多户家庭。2021年5月,经开区一青年失踪四天,他们连夜展开搜救,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他们踏遍了经开区的角角落落,经过36小时不间断搜寻,最终在一水域成功找到失踪人员和车辆。
在走失的老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是2021年12月8日深夜成功搜救的95岁老人,将老人安全护送回家时,老人的家人感激涕零;走失时间最长的一位是2021年7月19日走失7天被成功搜救的65岁老人,将老人护送至医院检查身体,待其家属到达后才默默离开。无论严寒酷暑,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接到人员走失的求助信息,他们总是第一时间沟通协调、确认方案、实施救援,只为找到走失人员,用爱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洪水无情,壮士无畏
2020年7月19日,滁州市全椒县古河镇等多个村庄发生洪涝灾害,约800人被困。接到出动指令后,王丹和张学海立即带领队员赶赴现场实施救援。灾害现场受灾区域面积较大,大量房屋被淹,平均水深1米,最深处2.5米。他们不顾危险多次驾驶冲锋舟、橡皮艇解救受困群众。因为水下植被情况不明,发动机螺旋桨容易发生缠绕、损伤等问题,到达无法使用发动机的区域,张学海就带头跳下水推着救生艇继续前进。经过全体队员一天一夜的奋力营救,5个村300余名受困群众全部解救完毕,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群众搭建了一座生命之桥。7月25日,灾情较重的全椒县古河镇的洪水正在逐步减退,灾后重建和防疫消毒工作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灾后次生事件发生,他们又一次携带专业的消杀装备,带领队友们背起几十公斤的消杀设备,对古河镇部分受灾地域广阔的村民组进行了排查和消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河北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引发灾情。8月1日,滁州市1054救援协会驰援河北涿州进行水灾救援。王丹、张学海及队员共14人,车辆5辆,冲锋舟5艘,马达5台,潜水装备2套、发电机、抽水机、破拆、医疗箱、浮力马甲等若干装备和物资。1054救援协会在涿州市技术学院、保定现代技术学校、中船重工宿舍、朝阳路、广安、联合七号院、刁窝商业街、刁一村及刁二村等地先后出动冲锋舟 56艘次,累计转移被困群众160余人(其中老人70余人、妇女儿童60余人、瘫痪1人、残病5人、搜寻失联者26人),运送药品、奶粉等物资8次。
抗击疫情,助力防疫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王丹、张学海临危不惧,组织1054救援队紧急出征,参与了城市消杀、高铁站执勤、无偿献血、运送防疫物资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165次,受益人数约12万人次。2021年8月酷暑,新冠肺炎病毒“德尔塔”肆虐,他们带领队友们对居民小区、学校、客运站、菜场等地开展消杀活动72次,受益人数约8万人次。2022年3月12日,滁州市南谯区确诊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张学海火速带领一支12人的防疫小分队连夜赶往该小区展开消杀任务。深夜之中,他们分组有序,细致消杀,不留一个死角,消杀面积约8万平方米。2022年4月,滁州发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了减少病毒扩散风险,他们二人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勇敢逆行疫情封控区,和队友们对惠民菜场、扬子大道、扬子花园、扬子菜场、印象菱溪、创业南苑、鸿耀物流园、王桥等十个封控区及周边道路进行了三轮全域消杀,总消杀面积约260万平方米。穿着密闭的防护服,肩背60多斤的消杀装备,严格操作规程,坚持喷洒到位,做到全方位覆盖,不留一个死角,以守护家园的实际行动为滁州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抗震救灾,国际救援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王丹、张学海立即申请出征,他们和4名队员组成国际救援小组,并于2月9日中午携带顶撑、破拆、除颤仪、医疗箱等装备从滁州出发,经南京-成都-开罗-伊斯坦布尔-卡赫拉曼马拉什,转机4次,历经40多小时飞抵土耳其。按照统一部署,他们的搜救地点分配在重灾区阿德亚曼省,由土耳其军方直升机将他们送至阿德亚曼省,再转大巴车到达救援现场。那里气候寒冷,余震不断,现场惨不忍睹,王丹和张学海尽最大努力与他国救援力量通力合作,并肩作战,利用生命探测、挖掘机、顶撑、破拆等装备,想方设法开展搜救工作。在救援现场疏导安慰遇难者家属,指挥挖掘机挖掘,在发现遇难者后,操作破拆工具作业,传递遇难者遗体,直到2月16日完成救援任务返回祖国。2月12日至2月15日他们带队共搜救13人(幸存者1人、遗体12具),与此同时也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实实在在地留在土耳其人民心中。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1054救援队在王丹和张学海的带领下秉持“防大于救”的思想,走进校园、走进社区,面向未成年人开展防拐骗、防溺水、心肺复苏、海姆立克、外伤止血、包扎等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宣传,帮助未成年人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各类危险和意外伤害,他们共参与各类防灾减灾安全防范知识宣讲、演练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32次,受益人数约5000人次。连续5年高考前夕,王丹、张学海二人都会组织带领1054救援队专门成立爱心护考工作组,全面负责高考“爱心护考”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6月救援队50余名志愿者加入了护考行动,协助维持现场秩序,配合疏散现场人群,还免费向考生和送考家长发放矿泉水、降暑药品。2022年以来,王丹带领队员到2200公里之外的大凉山美姑县山区村小进行帮扶,单趟车程30个小时,共筹集三辆4.2米厢式货车的物资,包含衣服鞋子、书籍玩具、冰箱洗衣机、投影仪等,资助了20所村小1500余名儿童。
王丹和张学海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陪伴着救援队历经风雨,战胜困难,他们带领全体队员在为民服务的路上,追求着心中的大爱。
王丹2020年荣获“滁州好人”称号,2021年荣获“第七届滁州市道德模范”称号。张学海2020年荣获“滁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优秀志愿者”称号,2022年荣获“滁州好人”称号,2022年获评“安徽省社会应急救援先进个人”,2023年5月应急管理部对赴土耳其开展地震救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张学海给予个人嘉奖。滁州1054救援队2020年荣获第23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