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将“千条线”拧成“一股绳”?马桥社区紧扣“党建引领”这个切入点,抓牢“基层治理”这个关键点,以推进“知民情、降警情、减访情、增感情”工作为契机,瞄准工作“靶心”,通过强队伍、搭平台、送服务,调动党员、“五老”、骨干等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送服务,“红色家访”聚民心
组建由社区干部+网格员+红色小管家构成的“红色家访”队伍,大力开展“红色家访”活动,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上”。一方面积极开展“暖心送学”服务,对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3位老党员实行结对“帮学”,常态化送学上门,既让老党员能够及时汲取“新思想”、储备“新能量”,又进一步增强了老党员的归属感。另一方面走访慰问辖区的13户脱贫家庭,为他们送上米、油、洗漱用品等慰问品,与他们拉家常、问冷暖,详细询问家庭情况,细致宣传并解读帮扶政策。今年来,社区已开展“红色家访”活动20余次,累计联系沟通群众200余人,及时掌握群众诉求10余条,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搭平台,“议事机制”激活力
为进一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实实在在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居民家门口的“小问题”,社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实行“线上+线下”双覆盖的议事机制,搭建“居民议事会”等线下协商议事平台,线上组建村民组交流群、网格管理群10余个,充分畅通居民“发声渠道”,有效破解了群众参与度不足、主体作用难发挥的难题。依托协商议事阵地,已开展“逢四说事”议事活动12次,网格协商议事会8次,整理分析群众意见建议20余条,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件,实现了社情民意反映有渠道、各方之间沟通更加顺畅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强队伍,“调解小组”促和谐
社区致力于建设“家门口的调解室”,组建“五老”调解队伍,联合社区民警、社区律师等调解骨干力量,通过现场搭建咨询台、入户调解等方式,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当好群众“解忧人”。近日,社区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争吵并发生肢体冲突,双方向社区寻求帮助。在入户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运用身边案例从法理、事理、情理等角度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将该家庭矛盾化解在摇篮里。自调解队伍建设以来,马桥社区联合多方力量有效调解群众矛盾纠纷20余起。(黄慧 许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