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街道黄垅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坚持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幸福的涟漪回荡在居民家门口。
“红色议事厅”让民主议事“热起来”。“楼上漏水已经漏到我家了,下水道又堵住了,我觉得是管道里有杂物,能不能帮忙给协调解决一下这个问题。”锦园小区居民着急地给村干部打来电话。噪声过大、下水道堵塞、路灯不亮……这些事情都是切实发生在居民身边的烦心事、矛盾点,黄垅村结合工作实际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动静结合”等方式开展相关工作。一是“线上线下结合”,利用线下“红色板凳会”、建言献策、居民网格群等各类线上便民微信群,收集意见建议。二是“动静结合”,定期召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在红色议事厅开展三方联席会议,并结合网格巡查、上门服务、入户宣传等日常工作,让网格员变身行走的“意见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意见10条,为群众解决问题6个。实现了基层治理从“替群众做主”到“请群众做主”的角色转变。
参与式活动让人居环境“美起来”。坚持支部当主角、党员作示范,引导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形成“班子包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广大居民请注意,坚决杜绝一切楼道乱堆乱放,保持整齐干净,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大喇叭里传出了村书记程鹏的播报声,在厨房忙活的妇女、街头聊天的老人、下班回家的居民全都支棱着耳朵听着,大家都说,“这样的播报接地气,把爱护环境的理念,慢慢灌输进心里,管用!”同时,通过开展“清洁美化家园”、“文明户”、“最美阳台”等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让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居民从以前的“袖手看”变成了现在的“争着干”,形成了人居环境整改提升的强大合力。
“工会驿站”让户外便民“益起来”。黄垅村以“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为理念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倾力打造服务周边群众及户外职工的“工会驿站”。站内配备无线网络、座椅、热水壶、药品等物品,让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职工不仅“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热了能纳凉、没电能充电”,还能读书学习,享受法律咨询、权益维护、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为确保站点既有人建、又有人用、还有人管、更可持续,党支部通过培育志愿者团队,共同对驿站做好管理,构建起户外职工的“红色服务圈”和党员群众家门口的“自治生活圈”。(黄垅村 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