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叶集区
叶集红色故事| 二道河抗战志士洒热血,叶集镇军民同心歼日军
来源:中共六安市叶集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023-12-22 18:32:44 责编:纵强 胡明兵 王逸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国内不断发动内战,对日本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占领相当本国3倍国土面积的东北全境,经过6年多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及其他多方面准备,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此时,中国的国内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共产党早有洞察。1934年4月20日,发表了由宋庆龄、何香凝等1000多名爱国知名人士签名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又草拟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于10月1日发表。两份文件均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特别是“八一宣言”云:“当今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一再向全国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不同……大家都应有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但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反共政策的国民党政府,只是消极应付,所有抗日战机一再丢失,不到半年时间,华北、华东大部分地区包括国民党首都南京均被日军占领,国民党政府南逃华中重镇武汉,但日军对武汉志在必得,调集大部分兵力向武汉进攻。

此时的安徽省60余县已半数沦陷,安徽省政府为避日军兵锋,在1938年6月已逃至大别山腹地的立煌县政府所在地金寨。皖西大地的霍邱县,一些旅外进步青年和部分被国民党释放的所谓“政治犯”的中共党员,如白塔畈的戴铸九以及黄岩、李华封等回到霍邱,组织民众抗日团体和省动委会组建的叶集地区抗日工作团,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和文艺演出,深得民众拥护。1938年8月下旬,日军小野旅团6000多人进犯叶集(此时为叶集镇)、姚李、开顺街、八里滩、白塔畈、龚店、大岗、船板冲等地,所到之处奸掠焚杀,无恶不为,叶集被日军放火焚毁房屋3500多间,未及逃离、死于日军枪口和刺刀下者280多人。

日本帝国主义对叶集地区野蛮疯狂地屠杀抢掠,叶集地区人民虽然备受摧残,但对日军同仇敌忾、英勇抗击的精神从未懈怠。

叶集镇是皖西门户,东接大别山北麓,西毗连河南省的固始、商城,是由合肥、六安通往武汉、信阳的重镇。日军在占领华北、沪、宁后,即部署重兵向武汉进攻。国民党政府为保卫武汉,调集90个师与日军决战。国民党宋希濂七十一军便是守卫武汉东线豫、皖边区的叶集、商(城)固(始)的主力。

1938年8月下旬,宋希濂部第七十一军陆续进入阵地,军部指挥部设立于叶集以西十数里的富金山,伸向前沿的叶集镇驻守一个营,营长朱英,河南安阳人,爱兵亲民,深受叶集镇人民拥戴。当时叶集有3条主街,南街、北街属霍邱县管辖,西街(时称新街)属河南省固始县管辖,即老百姓通称的“两省管一镇”。南街有一道小河名二道河,枯水期河床上铺有大石块(俗称石步),行人不用脱鞋可过,汛期水涨,过河就要赤足卷裤涉水。当时尚属汛期,朱英见来往行人涉水不便,便买来木料和全营官兵在河上架起一道约3米宽10多米长的木桥,方便行人,叶集市民无不交口称赞。9月1日,日军小野师团先遣一个联队千余人,由六安进至叶集,朱英率全营在桥头英勇抗击,日军数次冲锋,均未冲过桥,双方各有伤亡,桥上、桥下陈尸百具,河水被染红。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又有重炮轰击,朱英部仅有步、机枪迎击。午夜,战事稍停,朱英部奉命撤回富金山主阵地,叶集镇失守。战后,叶集老百姓为了纪念朱英部队在叶集修桥、抗击日军,将桥命名为“朱英桥”,当时的二道河保改名“朱英保”,二道河小学也改名“朱英小学”。一个小镇有3处以同一人名命名的地方很是少有,说明抗战志士朱英深得叶集镇民心。抗战胜利60周年时,叶集镇文史工作者台建球专门写了一篇纪念朱英的文章,登载在《安徽日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征文”专版头条位置。

大别山北麓的主要干道是浦(口)信(阳)公路六安至信阳段,其间富金山至峡口段最为险要,而布防于叶集以南长江河至富金山一线的,由战斗力较强的宋希濂第七十一军防守,军指挥部设在山顶上松林掩蔽的千年古刹妙高寺里。从富金山居高临下,望远镜可透视十数里外,是一个十分理想的阻击战阵地。第七十一军以三十六师防守阵地右翼,八十八师防守左翼,六十一师西防固始,作为主阵地的一个支撑点,阻止敌人西进。

9月1日,日军第十三师团前锋与宋希濂、于学忠部交战,并直逼石门口、富金山一线。2日上午10时,20多架日军飞机飞临富金山,狂轰中国守军阵地。2日夜,日军第十三师团经叶集强渡史河,进攻富金山。宋、于指挥部队顽强阻击,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均有重大伤亡。作为富金山阵地前沿的叶集,是日军向富金山进攻的第一阶梯,未能外出避难的人民群众成天生活在炮火轰炸之中,但叶集人民闻知日军兵败,纷纷自动组织慰问队,黑夜向前线送饭送菜,捐赠鞋袜;共产党员廖俊芳组织文艺宣传队,冒着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向富金山守军慰问,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壮士饥餐胡俘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鼓动守军将士英勇杀敌。守军将士们也高唱“用血肉筑成我们血的长城,誓死将倭寇驱出中国国境”……富金山炮声隆隆,终夜不息。宋希濂部守军在叶集地区人民热情支援的鼓舞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狠狠地打!报答叶集人民支援前线的深情厚谊!”

由于七十一军英勇阻击,使日军对富金山久攻不下,日军企图利用夜间,派第十师团一个联队南进,攻击富金山以西的武庙集,威胁富金山阵地侧后,由西北方向对三十六师侧后迂回包围。叶集台大学、叶贻明、叶秉坤等人向富金山运送武器、弹药时,探知这一消息,立即向左翼守军八十八师预备队五二三团一营营长梁筠报告,八十八师师长钟彬立即命预备队五二三团在敌必经之地的坳口塘伏击。敌人正在行进中,毫无防备,遭五二三团各种火器猛烈射杀,仓促应战。五二三团千余官兵冲入敌群,日军弃尸500余具狼狈撤退。

日军偷袭惨遭失败,又调其第十六师团增援。可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加之叶集民众疏散一空,坚壁清野,不给日军一粒粮食,并炸毁日军储藏在北关庙的军需库,其大量弹药和后勤物资被焚烧殆尽,日军只得忍饥上阵作战,战斗力大大减弱,伤亡日渐增多。

富金山战役的第九天,蒋介石、李品仙发来嘉电:鼓励参战将士,极大地振奋了军心。此时,驻叶集第二十八工作团和青年抗敌协会等组织100多人,冒着敌人炮火向富金山前线送来了大批食品,慰问抗日勇士,师长陈瑞河表示要以热血洒遍战场,以死报国,报答叶集人民的亲切关怀,率领官兵奋勇拼杀,前赴后继,与日军白刃搏杀。

富金山战斗进行了整整10天,第七十一、五十一军阻强敌于富金山下,日军的进攻部队死伤万余人。日军随军战地记者发回东京的消息惊呼:“此役由于受到敌主力部队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伤亡甚大,战况毫无进展”,“我军遇到强手,束手无策”。日军3个师团战死的士兵尸体皆“运叶集焚化,臭闻十余里。”

富金山战斗是一场保卫武汉的山地阻击战,是抗战时期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外围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此战,中国军队以极其坚忍顽强的防御迟滞日军的攻击,达到阻敌的战略进攻的目标,为国民党军队调整部署、由武汉向重庆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是役,守军的有力阻击,叶集地区民众的大力支前功不可没。(张新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