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包公镇:融合发展 协同增效 持之以恒推动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
来源: 邢单清 2024-01-10 20:55:38 责编: 余红霞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也是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的基础。近年来,肥东县包公镇综合文化站在县文旅局的精心指导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活动载体为抓手,突出综合文化阵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度融合,突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建强阵地,夯实融合发展根基。2023年包公镇筹资120万元对综合文化站进行改造升级。升级后的综合文化站共有660平方米,内设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健身活动室、科普宣传室、市民教育室、理论宣讲室、心理咨询室七大功能室。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平台,举办主题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在综合文化服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协同推进过程中,充分达到整合公共文化资源,避免空置浪费的目的,逐步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管、活动共办”。

擦亮名片,塑造文化特色品牌。作为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出生地,包公镇综合文化站坚持把弘扬传承包公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无私为民、忠诚敬业、孝老爱亲的精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包公故事我来讲”、“包公家宴我来宣”、“包公家训我来传”、“包公孝行我来践”系列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擦亮包公名片,引领乡风文明,凝聚精神力量。同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邵“洋蛇灯”传承地,包公镇为缓解大邵“洋蛇灯”传承所面临的青黄不接问题,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文化站积极成立大邵“洋蛇灯”志愿服务队,扎实开展“灯传万家”非遗展演和“灯耀青苗”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项目,弘扬非遗文化,擦亮非遗名片。

丰富活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镇综合文化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弘扬家风家训“好家庭”评选、社区“最美庭院”评选、“我们的节日”系列等活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全民文化月”“书香包公读书月”“中华经典诵读”“包公源骑游大会”等活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大学生无宴席集体升学礼、文明出行等活动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辖区青春社区招募社区“五老”人员、大学生等群体组建45人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以文化凝聚志愿力量,赋能乡村振兴,被中国文联推送到中央文明办,获评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以文塑旅,打造公共文化空间。包公镇包公故里文化园景区于2023年3月份正式对游客开放,是中国首个互动体验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园区。该景区占地面积约78亩,总建筑面积约8750平方米,由包公故居、孝肃阁、包公书院、廉苑、包林共五个部分组成。镇综合文化站联合园区定期举办包公巡游、宋风游园会、包公文化讲座、民俗文化表演、书院文化体验等活动,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包公文化和本地民俗,将景区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努力在以文塑旅和以旅彰文中实现更大作为。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下一步,包公镇综合文化站坚持将综合文化站打造成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点,进一步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邢单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