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长丰:奋进中的科创高地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许雅婷 2024-01-22 10:17:58 责编:许雅婷 胡明兵 张文洲


航太雷电、先进光源启动建设,超级陶璨选址落户,大科学装置跃居全国县域首位,实现国家孵化器零突破……2023年长丰的科创成绩单分外亮眼。

从“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创新一直是长丰科技发展主旋律。近年来,长丰从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创新生态方面加快构建“四梁八柱”科创体系,加足马力打造科创新高地。

科创平台百花齐放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企从哪来?一靠孵化,二靠招商。

如果把初创企业比作雏鸡,那么创孵中心就是育苗保温箱。

2023年2月,中国科大国金院长丰科创基地正式挂牌运营,长丰县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携手,帮助优质科创企业和项目在长丰落地扎根。

“科技成果转化等不得,我们帮助企业找资金、找场地、找资本,让技术成果更快地从纸上落到地上。”研究院科创中心主任丁锦文说。

安徽皓思液压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是科创基地孵化企业的典例。该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液压橡胶管路系统,填补了我国在高性能超高压管路空白。“这离不开国金院科创基地的支持。”公司负责人王智利说,企业通过国金院对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运营以来,我们已签约落户20多家科技型初创企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丁锦文说。

如今,长丰的科创平台已呈百花齐放之势: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肥创新中心正式运营,中科资城智慧农业孵化器建成运营并设立深圳科创飞地,永迪科技获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北城创孵中心获批省级众创空间……

科技招商不甘示弱,长丰县先后赴16个城市,走进清华、北大等20个高校科研院所拜访40余次,对接科技成果和招商项目63个,科技招商类落地项目25个,科技成果转化成立企业20家。

在内外双轮驱动下,一个个科创企业加速成长,一批批科技成果落地生根。长丰已成“科创热土”。

创新引擎动能强劲

如何帮助科创企业“续航”?

人才、资金缺一不可。

位于长丰县双凤经开区的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生活供水和污水治理,公司创新研发的节能错峰智慧供水系统刚通过国内专家验收。“该系统可以大幅缓解区域供水压力,解决高峰期抢水问题,如果在合肥市全面应用,将节省20万吨水厂建设成本。”公司副总经理周樊告诉记者,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人才。

2015年,公司成立了智慧水务研究院,为水务行业技术研究构建了基础。2023年,与中山大学共建的住房城乡建设部乡村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安徽省城乡供水安全保障和调度工程研究中心也已获得批复,强有力的科研团队成为创新的重要支撑。

为了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长丰县花样“整活”。县委科创委领导常年跟高校科研院所保持联系,16个来自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等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安徽理工大学合肥校区正式启用,首批400名本科生入驻;科创项目路演活动丰富多彩,“科”味十足……科创人才正源源不断涌入这个科创氛围浓厚的地区。

与此同时,长丰针对企业科研制定“两清零一提升”硬指标:1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清零、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清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早日完成目标,长丰一方面推动县科技型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一方面用好科技招商基金,鼓励银行创新金融服务,2023年累计向49个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超3亿元,同比增长130%,规上企业研发投入23.43亿元、增长57%。

人才到岗,资金到位,强劲澎湃的创新动能正不断转化为长丰的发展势能。

创新技术层出不穷

一张纸就能检测瓜果农残、一盏灯就能识别病虫草害、一台机器人就能替代一个团队完成土壤检测……在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看一圈,眼花缭乱的创新成果彻底颠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印象。

“过去土壤检测是很麻烦的,一个人一天只能检查二三十个指标,系统误差高达30%。而我们研发的高通量测土机器人,每天可以检查2000个指标,还能把系统误差控制在3%—5%,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负责人王儒敬介绍。

作为智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致力于突破信息获取瓶颈,产出了一系列一流科研成果,并就地转化形成农业产业的“助推器”。

“长丰草莓”享誉八方,全县种植面积21万亩,莓农超8万户。如何让草莓品质更好、价值更高?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献上“智慧良方”。“2020年,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开发数字草莓大数据平台,实现草莓生产温、光、气、土、肥、药可视化和联动控制,同时,研发了等离子保鲜技术,长距离运输也能完好无损。”王儒敬说。目前,在科技的加持下,“长丰草莓”全产业链产值已超百亿元。

在长丰县政府的全方位呵护和科创企业的集智攻关下,科创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智慧农业谷、中国菌物谷、产业孵化中试城“两谷一城”,已就地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17项,带动各类经营主体近400个。6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成果的“供应商”,为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源泉。

锐意进取、阔步前行,长丰用创新打开了发展的新天地,也用创新开辟了科创强县建设新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