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岁的施生龙是宿松县佐坝乡鱼雁村施湾组村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2014年参军入伍,在海南武警部队服役5年,2019年9月退出现役。退役后的那段时间,他一直琢磨着为家乡做点什么。
“蛙声”唤醒退役青年创业梦想
回乡后,他参加宿松县举办的各种新时代青年创业培训会、培训班,2020年年初,恰逢全国疫情,全民居家抗疫。他家附近有百余亩农田和小池塘,在四五月份,每到夜幕降临时,天空响彻“蛙声”一片,在别人耳中,这“蛙声”可能是一种噪音,而在他这,却使他茅塞顿开,唤醒了他的创业初心。于是,他在网上搜集了大量青蛙养殖信息,然后在疫情解封时,跟合伙人一起远赴安徽阜阳,参观学习青蛙养殖。
据了解,阜阳市当地不少农民都成了养殖专业户,青蛙养殖更是一种热门产业,市场前景和行情都非常好。施生龙目光如炬,当机立断,先暂留下来,安心拜师学技。半年后,他引进蛙苗回乡尝试创业。作为军人的施生龙,退役不褪色,骨子里有一种说干就干的魄力和要干就干好的决心。
佐坝乡鱼雁村地处龙湖后梢,属沿湖丘陵地带,特别适宜水禽、水产养殖。从阜阳归来后,他第一时间找到佐坝乡鱼雁村村委会详细咨询农业发展的政策。先是从村民组流转50亩水稻田,在县、乡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帮扶下,完成相关手续的办理、合伙组队,资金注入、开辟场地、标准建设、技术加持……一套流程下来,不到两个月,养殖基地初见成效。
第一批引进的青蛙学名是黑斑侧褶蛙,属水生动物类,是政策范围内人工养殖、生产加工和市场交易的蛙类。该蛙的食用价值很高。其养殖周期一般在90天左右,最快2个月即可上市。“目前,我们主要是销往本省、江西、江浙等周边省、市,且多采取订单定销方式。”合伙人兼战友尹海明介绍。
“号角”指引创业青年振兴乡村
2022年,施生龙在原养殖场的基础上成立了宿松顺途养殖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黑斑蛙的养殖规模,公司现有流转土地500亩,拥有标准化养殖塘口56个。通过发展“稻蛙联作”模式,黑斑蛙亩产能达3000斤,优质绿色水稻亩产达800斤,亩产值达6万余元,每亩纯利润达3万余元。
养殖周期结束后,他们通过种植青菜,亩均收益还能增加近千元。2022年公司年产值达83万元。2023年,公司进一步优化提升,通过打造“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乡亲参与进来,带动他们共同发展。目前,顺途公司可提供固定岗位5个,在繁忙时段,每次可提供临时岗位10余个,每年可以带动400人次就业,给前来务工的农户增加年收入1.5万余元。
“勋章”激励先锋青年砥砺前行
为不断深化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加强全市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培养,积极引导青年返乡入乡留乡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按照《关于开展“安庆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推报认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佐坝乡团委积极组织开展“安庆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推荐认定工作,经过摸排推报、信息审核、现场评审合议、会议研究、公示等环节,施生龙成功入选2023年度“安庆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说一千道一万,路在脚下,要靠各级政府及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关心帮助,更要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走出来。”谈到未来五年规划时,施生龙介绍,未来他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成立佐坝乡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为更多的退役军人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寻找更多创业项目,将青蛙产业做大做强;将青蛙养殖的产业链进一步延长,走向深加工、冷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尹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