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喜:19载照顾植物人“师傅” 一肩挑起两个家
来源: 刘洋 李娜 2024-04-28 11:06:46 责编: 陈亮

近日,经公众推荐、专家评议和社会公示,赵全喜入选2024年第一季度“安徽好人”。

“19年了,从开始到现在,只有小赵19年如一日地照顾我们家。无亲无故的,从来不喝我家一口水、一餐饭。小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杨平的母亲声音哽咽地说着。

她口中的小赵,就是赵全喜,今年49岁,是她儿子杨平在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的工友,也是杨平在工作中带的徒弟。

有情有义  19年暖心守护

2005年12月,一场意外,让前去救人的杨平吸入大量有毒气体硫化氢,当场不省人事。经医院抢救,杨平的命保住了,但始终没有苏醒,最终被确诊为植物人,至今仍躺在病床上。那年,杨平父母已年过六旬,杨平的父亲因左腿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杨平的母亲则因先天性右眼失明行动不便。杨平妻子刚失业不久,女儿上小学二年级。

得知师傅出事,赵全喜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安抚杨家人的情绪,说自己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向病床上的杨平承诺:“一定会帮你照顾好这个家。”

杨平是工伤,单位承担了他在铜陵市人民医院的治疗费用。但由谁来护理杨平,成了难题。杨平父母家离医院近10公里,杨平的妻子既要照顾杨平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考虑到杨家都是老弱妇孺,赵全喜主动提出下班后帮着接孩子放学,送孩子到医院后接替杨平妻子晚间照顾杨平。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直至杨平病情逐渐稳定,医院不再下病危通知书。

2007年开始,单位给杨平请了护工,赵全喜则每周3次去医院照顾杨平。去医院前,他会先去杨平父母家,带上杨平的母亲准备的流食,顺便看看老两口有什么需要的。查看杨平身体情况,帮助处理大小便,鼻饲流食,翻身按摩防止肌肉萎缩……这些都是赵全喜到医院后必做的事情。忙完这些,他都要跟杨平唠唠杨家的情况,让他放心。不管杨平能不能听到,他每次都这么做。

因为跟医生交流多,杨平每次做检查,医院都会通知赵全喜到场。无论多忙,赵全喜总会准时赶到医院,抱上抱下带着杨平去做检查。“把近140斤的杨平(植物人状态)抱上轮椅,在检测仪器间抬上抬下,真的不轻松。”赵全喜说,当时只盼着杨平能早日醒过来,自己辛苦点根本不算什么。”

敢于担当  两个家庭一肩挑

2007年赵全喜的父亲确诊胃癌中晚期。“那时候,我安排父亲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做手术,这样可以兼顾照顾父亲和杨平。”赵全喜的父亲术后经历了6次化疗治疗,那期间赵全喜基本就住在了医院,他在两个病房间来回奔波,用一肩挑起两个家庭,将两位病人都照顾的很好。

时间久了,杨家的门窗需要修补、灯泡需要更换、粮油需要添置,赵全喜只要看到都会主动去做。在杨平的父母眼中“全喜就像是自己的儿子,早已成为了一家人。”

2023年9月,为了帮杨家人减轻负担,赵全喜想到为杨平办理残疾证。他先后跑了6趟医院、2趟社区、无数趟杨家。“十几年前的病例都是纸质的,把杨平的病例翻出来摞在一起有1米多高,我翻了好久才找到需要的。”经过一番繁琐的折腾,最终成功帮助杨平办理了残疾证,认定为一级伤残。2023年10月,赵全喜又为眼睛手术失败的杨平母亲申请了残疾证,之后帮她申请了盲人手杖和盲人收音机。现在,赵全喜在帮杨平的父亲申请轮椅。在帮助杨家这件事情上,赵全喜总是能找到很多事情做。

是什么让赵全喜对杨平及家人的照顾,一照顾就是19年?

“杨平人好,为人厚道,待人真诚,对我也不错。当年他技术好,也是我的师傅。向他请教,他都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赵全喜谈起师傅杨平,依然敬佩。

“好人碰到好人了!”赵全喜身边陪同的朋友听到这里直言道。

“至于为什么一直帮忙照顾杨平父母,我就想着人都有老的一天、困难的一天,能帮就帮,我也没有想过帮到什么时候。还是春节的时候,来看他们,杨平的母亲感叹一晃都19年了。”赵全喜说。

心中有爱 无私相助暖人心

赵全喜对杨家人一照顾就是19年,不是偶然。记者穿过一条小巷,走进赵全喜生活了34年的铜陵市铜官区螺狮山社区解放西村小区,听到很多老人是这么说他的。

“小赵哦,比自己的亲人还亲呢,把我们当亲人待。不管什么事,只要他晓得,能做他都做。”89岁的朱小粉奶奶用简短的三言两语表达了他对赵全喜的信任和喜爱。

“‘有问题,找小赵!’是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的口头禅。上个礼拜,我们老年大学有个老人要买学习用的书,他家小孙子不给他买,我们找到小赵,小赵就帮他买了。不管认不认识,小赵都热心帮忙。”87岁的沈爷爷竖起大拇指很是赞赏地说。

“隔老远,小赵看到我拉着那个买菜小车拉不动,马上就跑过来,帮我把菜送到家里去。不是一次,经常这样。”87岁的左兰英老人说。

“一般小年轻对老年人都没耐心,我想学用智能手机,求助这个年轻人说不晓得,求助那个年轻人也说不会,只有小赵愿意教我们,很有耐心。不嫌我们老年人麻烦,愿意帮我们买书、买菜、买药、学用智能手机。”82岁的朱奶奶紧接着说。

据了解,赵全喜从2015年开始,就发现小区的老人渐渐年事已高,行动不方便,他就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10年来,他在小区经常关心帮助的老人共有20多位。赵全喜近十年如一日地敬老爱老助老,温暖了螺狮山社区老人们的心,为他们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他是一个老实本分、善良忠厚的人。他曾经遇到一个人因为意外要摔下去,出于本能地拉那个人,要救他嘛。胳膊就受伤了,挺严重的,也吃了好多年的药。但事后他也没有说过‘如果我不救他就好了’之类的话,从来没有。”赵全喜的妻子陈伟丽介绍说。

陈伟丽还告诉记者,赵全喜帮助照顾杨平一家以及社区老人的事,女儿都知道。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让孩子也养成了乐于助人的习惯。“在女儿上高三的时候,学业压力那么大,自己睡觉的时间都很少,她还抽出时间帮班里的同学补课。我一开始不知道,还是那位同学妈妈告诉我的。”2022年,赵全喜女儿考上了985重点高校,在学校里经常做志愿者,还拿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寒暑假回来,也会在原就读的铜陵一中和社区做志愿服务。

赵全喜,19年坚守情义,守护友人家庭,敢于担当,将两个家庭的责任一肩挑起。他细心贴心地帮助身边的老人,用实际行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他心中有爱,因此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他人的需求,解他人所难。他的赤诚之心,让他在小区深巷中默默发光发热。赵全喜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不平凡之处,也在老百姓当中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安徽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洋 李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