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南陵县
南陵县李家英:英雄妹妹的一生坚守
来源:桑惠 周振 乔华武 2024-05-13 16:33:43 责编:代明俊 许梦源 王逸群

李家发烈士碑四周,苍松低吟,翠柏如肃,纪念碑上“李家发烈士永垂不朽”的刻字更显遒劲。一位身着绿色军装的老奶奶正和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讲起其哥哥——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李家发的故事。

接过接力棒,誓为旗帜添光彩

她就是李家发烈士最小的妹妹李家英,“你们是火炬手,你们要接过接力棒,为祖国增光添彩。”李家英说,这也是在得知李家发在金城战役轿岩山战斗中为了开辟胜利道路,用胸膛堵住地堡机枪眼壮烈牺牲后,父亲对她的嘱托。“我们这个家是旗杆,家发是旗帜,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我们家有这一面旗帜,一定要在旗帜上增添光彩。”

当时,年仅9岁的李家英要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参军报国去革命的想法在她心中萌了芽。23岁那年终于被特批入伍,李家英兴奋极了,她说终于能和哥哥一样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了。她凭借着这样的信念,在合肥105医院服兵役期间,工作中尽职尽责、艰苦奋斗,获得“五好战士”称号。

一心为民,长大后我想成为“你的样子”

1970年,考虑到年迈的父母,李家英复员回到家乡南陵,先后在县邮电局、南陵中学、城关镇工作。

工作期间,她始终谨记父亲的嘱托,处处以哥哥为榜样。在从事计生工作的15年中,深受群众喜欢。“我始终把她们当作自己的母亲、女儿,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正是因为她无私地付出,得到上级的肯定,李家英所在单位被评为“全国优秀计生专干先进单位”。

自费建馆,传承红色基因

退休后的李家英一直忘不了母亲临终前最后的嘱托:“如果你有机会到朝鲜,一定把我坟头的土带去一捧,撒在你哥哥坟上,让我能够‘抚摸’到他,你也把他坟上的土带回来,撒在我和你父亲坟头上……小姥(李家英乳名),一定要给哥哥一个家啊!”

为了实现母亲临终的嘱托,李家英二次自费前往朝鲜寻找哥哥的墓地,在此期间,她收集到哥哥的资料也越来越多。

2000年,她开始自费在家中建立李家发纪念馆。其实早在1954年,国家就拨款建设李家发的纪念馆和纪念碑,但当年南陵遭受特大洪水,急需灾后重建。李家英的父母亲商量建议把这笔款交给政府,并对李家英说:“家发牺牲就是为了人民,这笔钱用于人民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等南陵经济好转了再建馆建碑也不迟。”

建馆的过程并不似想象中那般顺利,李家英不仅将自己所有的积蓄和退休金投入其中,更是耗费了自己大量的精力。她的足迹遍布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芜湖革命烈士陵园、全国各大抗美援朝纪念馆等陵园馆所,搜集与哥哥相关的珍贵史料。

经过10余年的资料收集,2010年,李家发纪念馆在自家堂屋建成。由于李家英对英雄主义的传承、对爱国主义的宣扬,不仅收到了原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书敬李家英同志:碧海丹心”以及“李家发纪念馆”的亲笔题词,2009年还受到时任国防部长梁光烈的接见。

英雄的故事越传越远。2020年9月30日,李家英将自费近55万元的李家发纪念馆内所有资料和物品无偿捐献给南陵县人民政府。当年,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多方的支持筹备下,李家英全程跟进,历经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馆址选定、施工论证等多个流程,共设立英雄成长、英雄壮举等8个单元的李家发烈士纪念馆在南陵县家发镇落成开馆。

“之所以选择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这天开馆,是为了纪念从祖国大地出征的那些最可爱的人,而馆址也是李家发参军入伍的地方。”自开馆以来,约7万余人前来参观学习。

讲好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如今,李家发烈士纪念馆已经成为李家英除了家以外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在这里,她积极主动为社会各界人员讲解“家发事迹”,传承“家发精神”,讲好“家发故事”。而这,也成为了她新的使命——红色故事宣讲员。

“我们的听众最小的有5至8岁的小朋友,年纪最大的差不多90来岁,他们有一些也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李家英说自己主动加入了芜湖市宣讲团,自费到学校、机关、社区、企业等进行宣讲,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英雄的故事,以烈士精神为指引,砥砺前行。目前,她已经宣讲李家发烈士事迹400余场,听众达到2万余人。

2023年12月,南陵县成立红色故事宣讲团,聘请了李家英担任宣讲团团长。如今,80岁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她说,在有生之年要持之以恒做好红色故事宣讲工作,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让一辈辈后代永远不忘历史血的教训,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桑惠 周振 乔华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