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蕴心志 丹青绘真情
来源: 余娜 徐燕 季云冈 2024-06-12 10:26:18 责编: 余红霞

进入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龙居社区居民王鸿雁的画室,映入眼帘是一幅《青铜牡丹》绘画作品,画室挂着一块牌匾,写着“一志斋”。

年近六旬的王鸿雁从十来岁开始接触绘画,尽管她的从艺生涯十分坎坷,但凭着内心坚强的毅力与执着,成为专业画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灵动的作品,赢得了画坛的认可。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她还热心社区公益事业,播撒善行。

环境熏陶 与书画结缘

在王鸿雁的画室四周墙壁上挂着她自己创作的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书法作品。

看着这些作品,王鸿雁笑着说:“画心中之画,写心中之境。”

王鸿雁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王彦泽酷爱艺术。山水、花鸟、动物、人物……在父亲的写生本上,他的山水画层峦叠嶂,厚实浑朴;人物、动物画造型生动,笔致秀逸,颇多奇趣。这些绘画作品深深地烙刻在她的心田,也给了她最早的艺术启蒙。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她对画画产生浓厚兴趣,看多了,心领神会,自己拿着画笔去涂抹。“从小我就视父亲为偶像,非常崇拜。”回首往昔,王鸿雁思绪万千,“13岁时,我立志也要成为一名画家。”

年少时,她看艺术类书籍,学绘画。此外,她还喜爱绣花,被面上、衣服上,都有她绣的花卉、蝴蝶等造型。

在就读小学和初中时,王鸿雁一边钻研国画技法,一边大量阅读相关艺术书籍,积累绘画素材。15岁那年,寿县城关的状元楼举办了一次绘画展览,她将自己的一幅作品《红梅》送去参展,深受观众好评。从那时起,她对画画信心大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img1

执着追求 拜入名师门下

成年后,王鸿雁进过工厂,当过会计,做过管理,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忙碌的生活,并没磨灭她对绘画的热爱。这十几年间,她利用业余时间,较为系统地学习绘画技法和理论知识,在国画山水、花鸟、鱼虫上广为涉猎,也打下了她中国画线条、用墨、意境的扎实功底。

2000年,她来到合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刚来合肥,人生地不熟,迫于生计压力,我租下一间门面房,开了一家干洗店,维持生活。”回忆往事,她感慨万千。

尽管生活十分忙碌,但对于艺术的热爱分毫未减,一有空,她不是在光顾各种书画展、名人字画店,就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写生。有时,她还会带着自己的绘画作品去请教名家指点。久而久之,她的书画有了很大的长进,但王鸿雁并未满足于此。

她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书画界的同仁,也打动了著名书画家陶天月。2002年,陶天月破例收她为徒。

“陶老看了我的作品,没有多说什么。只提了三个要求:一是修炼人品,保持个性;二是练好书法,书画兼备;三是专攻青铜牡丹,辅以其余门类。”回忆恩师的教诲,她心怀感恩。

“对艺术要不断学习,要在传统中反复锤炼,磨练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去积淀和传承……”“对艺术要有不怕苦的精神,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这些教诲使王鸿雁受益匪浅。

激发创作灵感 专攻青铜牡丹

聆听名师教诲,她精心研习书法,深入研究牡丹形态及文化内涵,认真研读《中国青铜器收藏与鉴赏全书》,领悟出独特的青铜器绘画技法。

“练书法我一直没有间断,十几岁时我就临帖,比如《曹全碑》《玄秘塔碑》等。”经过名师指点,她领会到,“牡丹配以青铜,其历史文化底蕴完全不同;书法研习大篆,直追古意。”

在她的画室里,红牡丹富贵圆满、白牡丹高洁端庄、绿牡丹亲切祥瑞;青铜器上斑斑驳驳的铜锈、纹饰和质感沉稳厚重,逼真传神。在她的笔下,古青铜器增加了清雅的花卉,古风质朴、新颖雅致、韵味无穷。

这些背后是她一遍遍地揣摩和练习。“一个人要有丰富的经历、深刻的感悟,才能在作品中展现属于自己的格调。”王鸿雁说。

2004年,王鸿雁的《牡丹梅花》在第四届“黄山杯”全国书画摄影大奖赛中获特等奖,让她名声大噪。也就在这一年,她加入了安徽省妇女书法家协会。次年,加入安徽省美术家协会。

对“青铜牡丹”独特的痴爱,让她的艺术才华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她的青铜牡丹作品,获奖无数:2006年第六届“黄山杯”全国书法美术大展特等奖,2007年“首届中国农民书画艺术博览会”银奖,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全国书画艺术展”特等奖,2009年“从辉煌走向辉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书画展”一等奖……

此外,她先后在东莞旗峰山艺术博物馆、深圳百幅牡丹迎春会、北京唐人街、山东莱芜艺术馆举办个展,展示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尽管她作品频频入选全国画展,有的被一些机构收藏,但她依然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2011年,为了走得更远,她专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进修,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

img2

艺术追求 公益道路

一心沉浸于绘画艺术创作,王鸿雁实现幼年想当“画家”的梦想。面对荣誉,她更严谨地对待自己的艺术人生。

提起自己对艺术的追求,王鸿雁说起了一个小故事。“2005年,我去太行山。当时一群大雁从山间飞过,一飞冲天。我灵感迸发,希望自己能如大雁一般飞翔在艺术的广阔天地。”有感于此,她将原名王宏岩改为王鸿雁。

尽管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但王鸿雁还是认为,“我在绘画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

多年来,作为画家的王鸿雁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怀有善心,播撒善行。2008年,她为汶川地震赈灾义卖作品4万元,获中华儒商书画行业十大爱心人物称号。

这些年来,王鸿雁专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关心周围的世界。在社区,她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每年春节,她与龙居社区书香同行志愿服务队在社区挥毫泼墨,开展新春送春联活动。社区有居民向她请教画技,她公益教授,竭力帮助。(余娜 徐燕 季云冈)

    相关新闻